金融市场

对IPO后遗症不能视而不见

苏培科:如果只想通过加速IPO、抑制再融资和抑制跨界并购等方式调配市场流动性结构,其实际结果往往会与监管意志相违背。

随着A股上市公司一季度报披露收官,次新股大面积变脸和股指步步走低,让IPO和A股市场再次成为舆论瞩目的焦点,这不免让人开始反思IPO大扩容和监管引导政策是否对路?对于次新股业绩大面积变脸,也有人开始质疑这与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提出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把好IPO公司上市关的要求不相符合,再加上股市行情的大面积下跌,再次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稳定市场从何谈起?

有数据统计,2016年至2017年一季度A股市场380家公司完成了IPO,其中2017年一季报业绩下滑的公司有106家,占比近28%,其中32家公司在今年一季报出现了亏损,占比8.4%,从业绩下滑幅度来看,有11家公司业绩下滑幅度超过100%,其中先进数通一季度业绩下降3021%,亏损437万元;超讯通信亦下滑1055%,亏损771万元。

在如此触目惊心的次新股业绩变脸下,2017年一季度竟然完成了135家IPO,创了历史新高,而且还有10%被否决掉了,不然IPO的数量会更多。在目前没有增量资金、金融机构全面收缩资产负债表的情况下,近期A股市场的大幅调整也就不难理解了。

就在这种情况下,证监会发审委依然加速开闸IPO,每周保持10家左右的过会数量,这在A股市场信心火爆的牛市行情中也是难以想象的,更何况是在目前市场信心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投资者普遍叫苦连迭,还有大量股票跌破了上次股灾重创过的2638低点,显然在这样的环境下加速IPO并不符合市场规律,唯一能够解释通的就是奇葩的A股新股发行依然顺畅,并没有出现IPO当日破发的情景,只要新股不败、IPO能够顺畅进行,解决IPO堰塞湖、让更多企业上市融资的监管者使命似乎不会停歇。但这样真的好吗?未必。

您已阅读21%(702字),剩余79%(262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