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Lex专栏:有比没有好的中国式违约

在中国,缺少违约案例并不代表企业财务状况良好,而是说明处理失败企业的程序不完善。如今这种状况正在改变。

债务违约通常不是庆祝的理由。相反,没有发生违约应该是好事。然而在中国,缺少违约更多地说明了处理失败企业的程序不完善——且不提缺乏让企业倒闭的政治意愿,而不是它们的财务状况良好。这种状况正在慢慢改变。

近来,随着中国政府试图重组处境艰难的国有企业,违约在增加。数据服务提供商万得资讯(Wind)指出,过去三个月出现了一轮违约潮,令累计坏账总规模达到80亿美元——三倍于上一个年底的数字。其中,一度被认为不会违约的国企占了上述坏账来源的近一半。

您已阅读30%(219字),剩余70%(51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