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观察

日本应急管理:灾难来临如何减少恐慌

段宏庆:在日本,安全培训是从幼儿园就开始的,紧急情况下如何确保安全应对,是人人必备的生活技能。

【前言】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邀请,我于2016年9月底抵达日本,将以访问研究员的身份在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度过三个月的时光。我计划用笔记录下这段全新的生活,我会关注但不限于日本的法律制度、社会问题、文化现象,希望通过完整呈现一个普通中国人观察、了解日本的过程,让更多中国人正确认识日本,更希望通过学习、总结日本的经验,对中国社会的进步有所裨益。

本文为“日本观察”系列的第三篇。

10月20日上午11时50分左右,我正准备出门去吃午饭,忽然感觉到屋子有轻微的晃动,持续了几秒钟,此后又反复了一次。我意识到应该是地震了,抬头看了一眼墙上的报警器——东京市内几乎绝大多数房子里都装有报警器,如果大地震来临,它会提前几分钟最迟提前几十秒鸣叫预警,为市民争取宝贵的逃生时间。但报警器没有鸣叫,应该不是大地震。我打开阳台门,外面街上行人如常,不远处城铁线路的电车也在正常运行。

我访学的邀请方、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安富女士,给我发来信息,说地震了,问我没事吧,担心我以前没经历过地震,受到惊吓。我回复说没问题啊,小地震而已。

我出生在中国云南,那里也是地震多发区,因为坐落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大陆板块的挤压地带上。我小时候经历过的有感地震并不少。我根据经验判断,东京这次地震也就3至4级左右。

随后我在网上查到了信息:东京附近不到40公里的千叶县发生了5.3级地震。我这才有些吃惊。需要解释一下,根据国内公认的地震分级标准,3级以上地震才能被人体感知,直到不超过4.5级的都属于有感地震,基本不会造成太大影响;4.5级以上至6级地震,就属于破坏性地震,会造成较大影响,比如房屋出现裂缝,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大于6级的就属于强地震了。

当然,由于距离震中远近、震源深度等差别,地震等级不是绝对能体现震感的,尤其建筑物抗震强度也发挥着巨大作用。日本由于经常遭遇地震灾害,房屋抗震能力都比较强,所以此次5.3级地震基本上没什么影响,连报警器也都不鸣叫扰民。

我过去亲身经历过最大的地震恰好也是5.3级。当年我还在读初中,地震发生时我们班正在上数学课。地震来临的时候真是感觉地动山摇,整个教学楼都要垮塌的感觉。至今心有余悸。

我在课桌开始剧烈抖动、吊灯摇晃不停,才感觉情况不对,喊一声“地震了”就立刻跳窗户跑出了教室——我们班的教室在一层。老师和其他同学居然是发现我跑了才反应过来,但大部分人仍习惯性地冲到门口,据同学事后向我描述,因为教室门是朝里拉的,大家都挤在门口,门一时打不开,“当时真的都快急死了!”

您已阅读20%(1041字),剩余80%(414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