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

OPEC的没落江湖

胡森林:艰苦达成的限产协议表明OPEC试图重回市场管理者角色,夺回被页岩油抢去的话事权,但仍难掩落寞。

在秋意渐凉的地中海滨城市阿尔及尔,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于9月28日出人意料地达成了一项限产协议,决定将石油日产量从当前的3340万桶减至3250万到3300万桶,来平衡市场供求,拯救处于泥潭中的国际油价。OPEC表示将成立一个技术委员会,来确定各成员国的产量配额,具体结果将在11月份的维也纳会议上公布。待这一限产目标实现后,OPEC还将寻求非OPEC产油国的支持,来共同支撑油价。

两年前,以沙特为首的OPEC成员国面对国际油价暴跌仍拒绝减产,进而导致国际油价断崖式跌落。2014年11月至今的OPEC会议一直被各种花言巧语和勾心斗角所充斥,因而此次会议召开前并不被人看好,没想到结果却来了一个大逆转。尽管有许多评论低估此次会议的影响,但市场短期反应还是异常迅速,国际油价连续数日上涨,已越过50美元大关。

与许多持“然并卵”观点的看法不同,我认为这是OPEC从消极转向积极、从放任转向有为的一个标志,说明他们的思路和策略已经从保份额为主转向了稳定价格为主。而其中的关键,在于“带头大哥”沙特的态度转变。《石油经济学家》专栏作家德里克•鲍尔斯就表示,从会前的情况来看,沙特对于达成协议的意愿是很强烈的,这是和4月份多哈会议最大的不同。

鲍尔斯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沙特从去年以来便积极洽谈冻产相关事宜,希望借此应对油价持续下滑所带来的经济压力。但由于其他产油国尤其是“死对头”伊朗坚决拒绝减产,无人配合的情况下,沙特也唱不了“独角戏”,冻产便一直无法从愿景变为现实。而到了现在,沙特的态度更为实际,放下了执念,允许伊朗、利比亚和尼日利亚获得“限产”豁免,从而扫清了达成限产协议的障碍。

您已阅读26%(692字),剩余74%(194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