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述东西

中国博物馆IP开发不容乐观

马继东:中国正计划选择百家博物馆试点IP研发与产业转型。中国博物馆IP运营产业大局初定,但春天远未到来。

中国博物馆IP运营现状如何?

1份问卷,3个小时,42名学员,来自全国文博行业一线从业者的答案,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我的疑问。

今年6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携手阿里巴巴的“文创中国”线下运营中心落户上海自贸区,平台上线400个文物IP;7月,北京故宫博物院与腾讯战略合作,双方将在社交平台等领域深度挖掘故宫IP价值。

两个事件标志着,IP,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识产权——最近两年中国资本市场异军突起的高频词——热度已经从去年的网络文学与影视圈,蔓延至新兴的文博创意产业。中国拥有超过4500家博物馆(包括民办博物馆在内),海量的馆藏文物艺术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意味着可供发掘的传统文化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而,在国家出台的相关新政策鼓励下,博物馆IP运营大有愈燃愈烈之势。

只是,国博与故宫作为国家级大馆,在优质资源对接和跨界平台合作上有着不可比拟的先天优势,互联网巨头与艺术博物馆碰撞所产生的化学反应也有待后续观察。两个案例之外,占绝大部分比例的地方博物馆IP运营现状究竟如何呢?8月初,在给全国文博系统文化创意产业高端人才培训班授课时,我做了一次随堂问卷调查。

您已阅读24%(493字),剩余76%(155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