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艺录

中国主办艺术史大会的优劣势

吴可佳:今年9月,中国首次主办艺术界奥林匹克:世界艺术史大会。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朱青生是大会秘书长。

朱青生教授,1957年生于镇江。德国海德堡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艺术史家、艺术批评家、艺术家。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主任、汉画研究所所长。《中国当代艺术年鉴》主编。目前担任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World Congress of Art History)学术秘书长。

由中央美术学院和北京大学共同主办的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将于9月16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世界艺术史大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联络机构国际艺术史学会(Comité International d'Histoire de l'Art,简称CIHA)与每届大会的主办国联合组织。该会议是国际文化艺术界的重要会议,每四年召开一次,自1873年以来已经举办了33届。这是中国首次主办。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朱青生

吴可佳:感谢您接收FT中文网《谈艺录》的采访。九月份世界艺术史大会即将在北京召开。对于世界艺术史大会的历史渊源我们的读者可能不太了解,能否请您向我们介绍一下具体的情况?

朱青生:世界艺术史大会是国际艺术研究和艺术史学界涉及范围最大的会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面的联络机构,研究古今中外一切艺术和形象物,每四年举办一次,在各个国家轮流召开,中国在2005年成为这个国际组织的会员国。

在邵大箴先生和范迪安先生的领导下,我和许多同事一起参与了这个工作。我们从2008年就开始试探,看看中国是否主办这样的会。2009年我们正式提出了方案。也有一些竞争者和不同的意见,尤其很多复杂的意见是来自意识形态方面。相关的决策人也来到中国,与中国各方面的专家接触,他们意识到中国不可忽视。中国有一个缺陷,也有一个巨大的优点。缺陷是中国没有综合性大学的艺术史专业,艺术史专业是与艺术学院靠在一起,就像我们有中文系,中文系与作家协会在一起,因此会受到各方面的质疑。

但是我们提出了一点,就是中国的考古和文物研究是相当出色和发达的。中国艺术学院的艺术史系也有它的特色,特别是当代艺术和评论方面也有特长。另外,我们也出了一张牌,如果中国召开这样的会,就会迅速提高它的专业的发展。

中国在申办的时候又做了一个非常仔细的安排,就是我们怎么来跟世界说我们办什么会、怎么办。那么我们就选择了一个题目,这个题目有两个针对性,一个是我们现在要说的问题肯定跟我们国家的事情有关,但是又不是我们国家自己的问题,是大家的问题,只不过在我们国家提出来比较好。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过去的艺术和艺术史都是以西方和欧洲的艺术为核心,它的根据是希腊的艺术和希伯来基督教的艺术,这个确实很重要,但是并不全面。很多国家既不是基督教的国家,也不是希腊传统的国家,那么它有艺术,特别是像中国、以及东方,它们的艺术跟这个渊源没有关系,但是它源远流长,而且成绩卓著。那么这样的话,如果我们过去把艺术和艺术史仅仅看成是西方的概念,它就不全面。我们过去顶多是用西方的研究方法,去研究别的民族中间可以被研究的问题。但是不可以被研究的问题呢,它无疑会受到忽略和轻视,甚至是歪曲。所以我们说,我们要做一个不同文化和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和艺术史的考察,这个对所有的人来说,也许都是重要的。

您已阅读29%(1290字),剩余71%(311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