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政变

土耳其变局——中东政治强人的宿命?

赵灵敏:人们一度以为,中东政治迎来了新时代。但旧强人倒下,新强人又起,这难道是中东政坛的又一个宿命?

土耳其政变未遂,很多人出于对民主的信仰,对总统埃尔多安挫败政变表示祝贺;另有一些人则因为反感总统埃尔多安的伊斯兰化举措而对政变未遂深感失望。这两种态度的背后,隐藏着差不多同样的问题:埃尔多安为什么能多次连任?为什么他能在土耳其这个早已确立了世俗原则的国家畅通无阻地推行伊斯兰化?

埃尔多安的贡献

土耳其的前身是奥斯曼帝国,一个横跨欧亚非的伊斯兰帝国,因为常年征伐,军人在这个国家地位显赫。18世纪初,为了应对来自西方的压力,奥斯曼帝国开始了缓慢的改革,改革的重点放在能立竿见影起效的军事领域,从欧洲军校里出来的军官因此成了西化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作为战败国被肢解,身为将军的凯末尔领导了土耳其独立运动,被尊称为“国父”。以凯末尔为首的高级军官认为土耳其的落后是由伊斯兰信仰造成的,因此建国后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政教分离,和传统切割:废除哈里发制度,关闭所有宗教法庭,下令禁止戴传统的土耳其礼拜帽,废除阿拉伯字母、创立新字母。

由于军队是最先接触西方先进思想的群体之一,在建立国家的过程中又居功至伟,因此土耳其军队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国家的精华,负有保卫世俗共和政体的崇高职责。在1960年至1997年间,土耳其军队发动了4次军事政变,这些政变一方面破坏了民主政治的平衡,另一方面,在伊斯兰复兴的大背景下,也确实遏制了激进势力的崛起和宗教狂热。

但到了2002年,伴随着伊斯兰政党正义与发展党的上台,军方的力量开始式微。土耳其军队赖以扮演监国者角色的土壤已经不复存在。

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执政的正义与发展党出现了一位明星般的领导人——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埃尔多安1954年出生于伊斯坦布尔一个贫寒的穆斯林家庭,其成长的经历,是一部经典的白手起家型的个人奋斗史。1994年,40岁的埃尔多安当选伊斯坦布尔市长,因为政绩卓著,于2003年当选土耳其共和国第59任总理,并于2007年和2011年连任。2014年8月又在土耳其历史上第一次总统全民直选中当选总统。

您已阅读21%(835字),剩余79%(319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