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投资

透视民间投资困局

骆振心:中国民间投资占社会投资的比重出现了十年来首次下降。这对经济来说意味着什么?背后有怎样的原因?

民间投资的急剧下滑正在成为中国经济新的不稳定因素。今年1-5月,中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只有3.9%,比去年下降了约6个百分点,比2014年下降了1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民间投资占社会投资比重同比下降了3.4个百分点,出现了十年来的首次下降。民间投资下滑对经济来说意味着什么?背后有什么样的原因?如何促进民间投资?这些都是当前宏观经济迫切需要厘清的问题。

民间投资下滑反映了有效投资需求不足

民间投资以获利为根本目的,只有当项目存在合理回报预期的时候,企业才会投资。因此,民间投资反映了市场的真实投资意愿,是经济的内生投资需求,这种有利润约束的投资需求往往是有效的投资需求。政府投资则不同,其受政策性因素驱动,对单个项目盈利考虑不多,在政绩考核指挥棒下,容易出现过度投资,形成过剩产能。比如一些高速公路、光伏产业等。这些投资,很大程度上是政绩驱动的,不是有效的投资。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政府投资无效,也不是说所有的民间投资都是有效,但是总体上看,中国民间投资更能反映市场需求,要比政府投资有效得多。

有效投资对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物质资本是经济产出的重要投入要素,而物质资本的积累则是通过有效投资来完成的,无效投资形成的物质资本很难形成实际生产力。今年,民间投资增速向下突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是一个转折点,表明社会有效投资需求大大减弱。有效投资的放缓对长期经济增长来说是一个不利的信号,意味着经济潜在产出的下降,经济活动趋于收缩,经济下行的压力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还将持续加大。

您已阅读21%(642字),剩余79%(236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