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民

吴建民大使是如何被“爱国者”消费的?

储殷:吴建民真诚地误以为,他和对手是观点之争,但事实上大多数抨击他的人,不过是选择了一种安全的“死磕”式营销。

6月18日,中国外交家吴建民先生在武汉遭遇车祸去世。吴先生的意外离世不出意外地引起了中国学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应。在一片震惊、惋惜与哀悼声中,看到一些前段时间还在指名道姓地谩骂吴先生是“软骨外交家”、“翻译外交家”的“爱国主义表演艺术家”突然摆出一种沉痛的样子来,还真有些无法适应。其实并不是这些人内心悔悟,而是在这个时候,摆出这种沉痛的样子,实在是消费吴先生的最佳姿势。这就是今天中国社会的现实,很少有真诚,只有貌似真诚的表演。

平心而论,就近几年吴先生引起广泛争议的话语而言,其实并没有什么离经叛道之处。这些话语在大方向上与中国的大政方针并没有任何抵触之处,在内容上也多是为建国以来几十年的内政外交所验证的常识。如果吴先生只是在小圈子里讲这些话,几乎不会引起任何的波澜。然而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在于,为什么当一位资深的外交官在今天的社会里讲出这样的常识,居然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居然会因此招来如此多的侮辱与诽谤?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吴大使敢说真话的个性之外,其实也有中国社会变化、阶层分裂的深层次原因。

您已阅读20%(454字),剩余80%(179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