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则横议

科技创新需要自由的思想市场

天则经济研究所王军: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的高度融合,意味着任何一国对信息的封锁均会损害全球经济,而最大的受害者其实是自己。

最近,科技创新占据了中国媒体的显要位置。中国打造创新型国家的口号已经提了很多年,现在再次强调或许说明两件事:一是目前的形势所迫;二是之前的努力效果不佳,政策不对路,需重新检讨影响中国创新的因素。

要是几年前说中国科技创新因形势所迫,恐怕没有多少人相信。但此一时,彼一时。所谓的“形势”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中国科技创新原地打转,乏善可陈;二是与急剧变化的人口结构有关。

想要感知当今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只要环视一下全球有多少品牌是中国的即可。

尽管“中国制造”充斥于世界各地,但就全球范围来看,中国仍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也缺少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产品。从这个角度看,虽然中国经济总量增长了好几倍,但整体而言,现有经济模式与改革开放之初并无本质区别,均为简单的、低附加值的加工型经济。由于劳动力数量锐减和劳工成本飙升,这条路已经走到尽头,因此,建立新的增长模式成为中国的当务之急。

新模式由科技创新驱动,与之前加工型经济最大的不同是,创新型经济是一套复杂的、高附加值的体系,是人类智力凝聚的产物,是中国打造真正属于自己的产业化的开始。

即使是那些对中国经济乐观的人,也未必料到中国人口红利下降的速度是如此之快。由于用工方面的困难,许多中国企业无法雇得符合条件的劳动力。这些企业面临着痛苦的选择:要么使用机器人代替以前的人工,要么离开原有产业,脱胎换骨,这种现象在中国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已经出现了。当然,还有一种“三十六计,走为上”的策略,一些传统加工企业承受不起高昂工资,又无法实现转型,只能搬迁至周边国家。这些国家的劳动力充足且便宜,企业也可以留在原有产业,继续生产相同的产品。问题是,能搬走的仅是一部分,那些无法移动的部分可能会引起一些麻烦,导致中国产业“空心化”的现象。

您已阅读28%(733字),剩余72%(191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