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

西方“普世价值”为何陷入危机?

崔莹:著名学者、加拿大自由党前领袖叶礼廷最近在英国爱丁堡演讲,从难民危机、极右势力崛起等角度,解析“普世价值”在欧洲所遭遇的危机。

欧洲难民问题持续发酵,继续考验着欧洲各国,许多欧洲国家放弃长期宣扬的平等、博爱的原则,而选择站到了“普世价值”的对立面。6月6日,受富布赖特委员会邀请,前哈佛大学卡尔人权政策中心主任,前加拿大自由党领袖叶礼廷(Michael Ignatieff)教授在英国爱丁堡进行演讲,解析“普世价值”在欧洲所遭遇的危机,他指出目前主权正处于回归阶段,公民多从“常人美德”的角度、而非从“普世价值”或国际法的角度,看待欧洲的难民问题。

叶礼廷呼吁,“为难民提供庇护就像是公民去献血一样,是他们向陌生人赠予的一件礼物,而不是义务。难民进入公民所在的国家,享用对方的社会福利、住房,进入对方的劳力市场……这是个人所能够给他人带来的最大的礼物。”“唯一正确的方式是依靠生物识别系统,建立国际授权的合法移民流,然后,我们知道谁来了,然后我们说你们来吧,来工作吧,在我们的厨房、学校、酒店工作。”

9个月前,叶礼廷也曾在《纽约时报》撰文表示,难民危机不仅仅是“欧洲的问题”,他认为最有效的解决方式是看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和巴西等国家的态度。

今年69岁的叶礼廷本人也是“难民子弟”,他有俄国血统,他的祖父曾在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斯二世手下担任教育大臣,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逃往加拿大。叶礼廷在多伦多出生长大,后前往英国教书,并担任过记者和主持人。他为英国思想家伊萨•柏林(Isaiah Berlin)写过传记。2000年,他返回哈佛大学,担任哈佛大学卡尔人权政策中心主任。2006年到2011年,叶礼廷步入政坛,并成为加拿大自由党领袖,后因竞选惨败,他最终辞去党主席的职位,退出政坛。

从政前,身兼作家、政治哲学家和人权民主学者的叶礼廷曾入选“全球100名最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结束政治生涯后,他回到大学教书,业余继续撰文关心世界政治与人权。

今年9月开始,叶礼廷将辞去哈佛大学的教位,前往匈牙利布达佩斯特,担任该地中欧大学校长。这个选择大概也和他的匈牙利出生的妻子索哈(Zsuzsanna M. Zsohar)不无关系。

索哈也聆听了叶礼廷在爱丁堡的讲座。叶礼廷在讲座中不时和坐在第一排的索哈互动,告诉观众妻子是他的“质量监管员”,这一幕不仅令人想起身为“政治明星”时,叶礼廷在很多场合和妻子“秀恩爱”。叶礼廷曾表示,“我选对了女人,这是最重要的一个事实。如果人们不喜欢我也没关系,因为在家的那位觉得我好就足够了。”

您已阅读23%(993字),剩余77%(338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