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

民进党如何迎接第三个5•20?

台湾作家廖信忠:蔡英文需要重新摸索出一套台湾民众同意、大陆能接受、美国能忍受的与大陆互动模式,在未来台湾轮替成为常态后,这可望成为一种典范性常态。

今天,蔡英文正式就任台湾领导人,台湾民进党迎来了自己的第三个5•20。

如果说2000年民进党上台靠国民党分裂,2004年靠两颗子弹,两次都有悬念而导致国民党支持者上街抗议的话,这回照蔡英文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让国民党输得心服口服”。最终蔡英文的得票率超过50%,得票数也远远超过其他两组参选人一百多万票,连带的,民进党在立法委员的选战中单独过半。而国民党,从选战一开始就荒腔走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狼狈过。

蔡英文于2008年民进党处在最低潮、大佬纷纷闪躲时,临危受命接了党主席职务。她这样一个没有派系,没有经选战获得“正当权威”的党主席,最终成功整合了党内各派系,这是个传奇性的过程。无可否认,她已成为民进党创党以来权力最大的党主席。有一种说法是,民进党内现在只有一个派系“英派”。

这八年民进党与国民党力量的消长,一方面是由于国民党的执政与民意脱节,另一方面是由于蔡英文的坚持。这八年中的几次大选里,大佬们的“牺牲打”,为新一代民进党人累积了力量,建立起完整接班梯队。

2012年败选时,蔡英文坦承民进党离执政还差“最后一里路”。这“最后一里”指的是什么,众说纷纭。不少人认为是两岸关系。在那次大选前最后一刻,台湾众多知名企业家,如王雪红、郭台铭等,同声公开站在“支持九二共识”、“和平稳定”的候选人一边,这被认为是助国民党胜选的一大推手。只不过这四年来,蔡英文深入各地调研,成立智库研究政策,为她的“最后一里路”做准备。

马英九担任总统期间,尽管执政方向与民意有极大脱节,但仍然津津乐道称自己最大成就在于两岸和平稳定,并且最终在2015年11月7日迎来“习马会”,得到他梦寐以求的历史定位。马英九及国民党认为,两岸的稳定,能为台湾带来许多的“和平红利”。

您已阅读22%(727字),剩余78%(252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