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管理

投资理财骗局为何总能得手?

夏春:面对互联网带来的信息传播便利,投资者应对理财产品虚假宣传保持足够的警惕。骗子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利用了普通人的贪婪、知识不足和经验缺乏。

2003年2月,美国有一家名为Guaranteed Return Diversified Inc.(多元化回报保证公司,简称GRDI)的对冲基金,开始在其网站上介绍自己: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70亿美元,在全球有68个办公室,18年的投资经验,旗下共有17个基金,总的年化回报达到39.5%,特别是在2000-2002年的熊市中取得了平均21%的年回报。该公司宣布发行一只新基金,预期以每年不少于32%的回报增长。网站最后说道:“如果感兴趣,就请提交您的投资申请”。到5月,该网站一共收到8万多名投资者的申请。

实际上,这是美国证监会设立的一个实验网站。在法律上,对冲基金不能够通过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公开渠道向大众提供产品宣传和募资声明,而且只能对合资格的高净值人士和机构投资者销售。美国证监会希望通过这样的实验告诉公众,面对互联网带来的信息传播便利,大家应该对类似的虚假宣传保持足够的警惕。骗子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利用了普通人的贪婪(GRDI的发音近似greedy)、知识不足和经验缺乏。

十多年后,互联网在中国成为一部分金融骗局的得利助手。泛亚、e租宝、中晋等一系列案件相继曝光,人性的弱点和知识的缺乏依然是议论的焦点,但新的热词包括监管的失职、胡乱站台的专家学者、明星代言合伙、美女销售、高额佣金、高档办公楼、电视节目冠名赞助等。当然,没有这些,低调行事的也未必就一定靠谱。在麦道夫设计的最大庞式骗局里,这些热词一个也找不到踪影,多达4800位的合资格的高净值人士和机构投资者成为了受害者。

中国的富裕家庭对于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的需求越来越高,而不断曝光的金融骗局又让他们格外担心。在我即将出版的专著《家族办公室:财富管理和传承的顶层设计》里,有一章详细介绍如何帮助投资者对财富管理服务进行评估和选择。

您已阅读22%(748字),剩余78%(259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