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噪音

台湾电影的颠簸历史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张铁志:台湾金马奖是华人地区最有公信力的电影奖之一,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奖的成立初衷却是为了威权统治者的政治目的。

电影或者音乐,常常可以成为我们理解时代的钥匙,因为他们承载了、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结构、意识形态,也反映了庶民文化。

而国家颁发的奖项尤其是权力的反射。

台湾的金马奖是华人地区中最有公信力的电影奖项,但可能很少人知道这个奖早期的目的只是威权统治者的政治目的,甚至是为独裁者祝寿。

知名纪录片导演杨力州最近将上映的新片《我们的那时此刻》,原本是为了前年的金马奖五十周年纪念所拍的关于金马奖历史的纪录片,但他不只想叙说一个奖的历史,而是想回首五十年的台湾电影如何反映台湾走过的颠簸历史,如何和民众生活结合。

杨力州说,我们已经失去了一种能力,就是“停下脚步,回头看看我们的历史”,所以他要透过台湾电影的历史、社会的历史,带我们思索这个岛屿的方向。

《我们的那时此刻》对台湾电影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电影产业的发展,有一套自己的史观。第一个十年,1960年代,台湾处于高压的威权时代,主要电影除了政府的政令倡导,还有政府容许的健康写实片如李行导演的《养鸭人家》、《蚵女》。当然,最历史性的成功影片是港片《梁山伯与祝英台》。

您已阅读28%(453字),剩余72%(114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