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

台湾民主巩固与两岸和平焦虑

北航高研院田飞龙:台湾民主已巩固,但对大陆的示范作用并不充分,因其民主经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大陆有别。在“一国两制”下寻求突破,仍是中国未来宪制愿景。

去年底的“习马会”暖流未久,今年1月,蔡英文便在台湾胜选。此次台湾地区领导人第三次普选轮替,选民几乎是毫无悬念地抛弃了“百年老店”国民党。联系之前的台湾地方“九合一”选举以及与总统换届同步的立法院选举,国民党在台湾的政治基本盘与权力基础遭遇结构性解体,已丧失相对均衡的体制内外政党制衡能力。以台湾看台湾,二十年来的普选已然在政治上有效驯化了台湾所有政党及社会力量,体现了选举民主的“民主巩固”效应。从民主的形式指标而言,台湾此次换届选举是和平、理性的,是转型民主的样本。

不过,台湾主流民意的选举作为所显示出的与“习马会”及两岸和平发展的相背而行,以及民进党僵硬的“台独”党纲,亦为两岸关系投下浓重阴影。两岸新分歧的聚焦点在于“九二共识”,即所谓的“一中各表”原则。对国民党而言,这是一贯的统一立场和“习马会”确认的政治遗产,而对民进党而言,这是实现“台独”党纲和台湾彻底本土化的政治障碍。对大陆而言,“九二共识”是国家统一及自身执政之历史合法性的根基,是最核心政治利益与底线。2005年大陆的《反分裂国家法》为此而设有专条。

两岸政治的长期分隔以及普选进程上的时间差异,导致“一中”认同在实践性的台湾选举政治中不断衰变,从而在和平系数和统一时间表上引发了两岸共同的精神焦虑。不过,时间大体上在主体性的大陆一边,而通过适度约制民粹化与本土化的“民意”,并以政治精英的责任伦理做出适时决断,使两岸关系重回和平发展正轨,原则上继承“习马会”政治遗产,则是民主巩固后的台湾的生路与福祉所在。民主是程序,民本与民生乃至整体中国利益才是目的。蔡英文及其民进党如要保持选举优势长期执政,在两岸关系上不能后退,只能比国民党做得更好,否则选举的钟摆效应必然逆向展现,陈水扁就是先例。

民主巩固的示范性

四年前,马英九在连任胜选演讲中称台湾民主为华人民主典范,此次蔡英文更是高举台湾民主示范旗帜。胜选之后,世界主要媒体尤其是华人圈知识分子多为台湾民主的“巩固”欢呼,视之为华人民主的再次展示,并破除了民主实践的非西方文化魔咒,进一步坐实了民主的普适性。在礼赞台湾民主的同时,一种对比两岸四地(包括大陆、港澳)普选进程的差异性凸显出来,而精英知识分子通常痛心疾首于大陆普选进程的迟缓,以及对港澳的消极抑制作用,以台湾民主的强势示范效应为理想托付对象。如此,时间似乎又在台湾一边,而且台湾民主的巩固不仅是台湾自身的政治现代化成就,更是对大陆的政治示范与诱导。

无疑,台湾民主的政治示范效应是存在的,民主文化与威权体制、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理性,至少在台湾个案上是可以期待与扩展的。这给予了中国致力于民主改革的知识分子和政治精英以必要的信念与信心。民主化作为大众社会决定性取代贵族社会之后的现代治理方案,是人类政治发展的历史趋势,如同洪水,但并非猛兽,运用得当则可尽其利而避其害。对待民主化,如同中华文明中的治水经验,只可“疏浚”,不可“湮堵”。因此,大陆执政当局及民众需要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积极看待台湾民主的示范效应,积极看待台湾民主在维持岛内和平及探索民主巩固实质性条件方面的具体经验,引为中国整体民主化的实践知识与理性。

您已阅读24%(1298字),剩余76%(414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