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

中国经济新常态所需的企业家精神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新常态是要建立一个公共治理的权利秩序,来支撑市场秩序的常态化发展。为此企业家须关注治理秩序的扩展,以降低治理意义上的风险。

我最近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个时代的企业家应该是什么样的企业家,如何把自己做好,如何适应新常态?中国经济经过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这个高速增长应该是“非常态”的,因为在中国历史上那么高速的经济增长,实际上是没有过的,整个人类历史上也不太多,仅几个地区在一些特定的阶段曾经有过。在非常态的时期,产生了很多非常态的企业家,也出现 了非常态学者。从某个意义上来讲,非常态的学者与企业家相比成绩较差。在非常态时期,学术没有获得非常态的发展,至少目前中国还没有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当然学术和经济有差异,得诺贝尔奖需要几十年时间的积累。

所以,我们所说的新常态,和过去的老常态、非常态有很大的关系。从经济上来说,所谓的新常态,就是说高速增长时期过去了,应该会逐步进入一个缓速增长时期——如果不是低速增长时期的话。在这个增长时期里,企业家应该怎么样?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理解一下过去老常态和非常态时期企业家的遭遇。我个人从治理秩序的角度来探讨一下。

根据现实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秩序里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最小的身份就是你身边的人和你在一起。那是一种没有什么好选择的状态:你选择你的家人、朋友,往往是你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碰到一定的人,然后又生了一些孩子。所以实际上这是一个比较原始的秩序,或者说比较小规模的社会。老婆孩子热炕头,过过日子,一帮朋友天天喝酒畅聊。这种日子很惬意,但是这种日子过久了没有出息。

我知道有一些人,不在城里住,却跑到贵州乡下去住。据说有几万人在那里住着,过的基本上是原始人类的生活。这样的人追求的是原始秩序的生活。当然,他们没有出息,也不想有出息。我所说要有出息是指,要流动到一个扩展的秩序里面,在其中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有出息的机会。第一个出息的机会可能是当兵打仗。很多人是当兵打仗出来的,我知道有一个县三五百个人都是国家少将级以上的军官,这些人有出息了当将军,当元帅,如果是古代还可能当皇上。第二个出息的机会是读书,读出来去当官,过去是读书考科举,现在是读书考大学,然后考公务员。第三个出息的机会是出去做生意,做企业,做投资,甚至到国际市场上打拼。他们有机会当大富翁,很有出息。

所以,离开家乡,离开亲人,走向扩展秩序,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是每个人的理想。这些人或者当兵,或者读书,或者出去做生意。现在很多农民工进城打工买房子融入城市,又是新的选择。这些人一旦买了房子,会发现从房子上挣的钱远远超过他们打工挣的钱。这些不同的选择,对个人来说,是人生理想的追求,对秩序来说,则是不同治理秩序的构造。这些不同的理想,构建了不同的治理秩序。“帝国秩序”,“官僚秩序”,“市场秩序”,这些词汇就是不同治理秩序的学术概括。当然,这几种治理秩序可以互不搭界,相互并存,但更大的可能性却是“兵的秩序”和“官僚的秩序”占主导地位,其他秩序则处于被压制的位置。

这种“兵的秩序”,在古代,叫做家天下的秩序。家天下的秩序,是《礼记》里描写的小康社会的秩序。对这种秩序,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的评论里,也有很多描述。它的本质特征是,身份等级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小康社会的秩序不同于大同社会的秩序。但大同社会在中国古代一直只是理想,小康社会却是比较现实的秩序。它既包括严格等级制的兵的秩序,也包括严格身份等级制的中国古代官僚秩序。这一秩序到现代社会虽然有新的表现和新的内容,但其基本格局却没有多大的变化。

您已阅读21%(1405字),剩余79%(514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