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艺录

中国当代艺术家挺进欧美市场的推手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吴可佳:美国佩斯画廊代理、合作的中国艺术家近30名。佩斯画廊是如何挑选艺术家的?又是如何把艺术家和艺术品转化成商业价值的呢?

(编者按:佩斯画廊1960年在美国成立,对美国六十年代以来当代艺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力。近几年,佩斯画廊加快了国际扩张的步伐,分别成立了佩斯北京、佩斯伦敦和佩斯香港画廊,代理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也越来越多。FT中文网专栏作家吴可佳就中国当代艺术家在欧美市场的发展专访了纽约佩斯画廊行政副总裁彼得•伯瑞斯(Peter Boris)。)

吴可佳:感谢您接受FT中文网的采访。恭喜近期佩斯纽约张洹个展的开幕。您能向我们介绍一下本次展览此前的策划与筹备情况吗?

彼得•伯瑞斯(Peter Boris):我们第一次做张洹的个展是2008年,那是佩斯第一次在纽约呈现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个展,也是一次非常特殊的经历。之后我们也做过好几次张洹的个展。今年在纽约这次展览的整个筹备时间接近一年,展示的是他最新的一组作品。正如你在画廊里看到的,这些作品全部都是香灰画。其中一幅巨幅的香灰画与他早期香灰画的风格类似。画面呈现了1964年6月15日中共领导的集体合影。

与此同时,张洹也给他的香灰画赋予了新的创作思路。就是我们在这次展览中所看到的有关盲文香灰画:他给香灰画这一技术带来了新的形态。这些作品看上去像抽象画,但实际上是《圣经》节选的盲文。所以画面上有从中国古代寺庙内获得的香灰、有代表基督教义的《圣经》,又以盲文的形式呈现,作品综合了多种文化涵义,表达方式是富有力量的。

吴可佳:展览开幕以来,纽约的观众反响如何?

彼得•伯瑞斯(Peter Boris):张洹在纽约有一批忠实的受众,这与他当年在纽约生活的经历有关: 他在纽约也做过很多行为表演,因此有一批长年追随他的艺术爱好者。从2008年的展览以来,他的国际知名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包括在美国、欧洲和亚洲各地举办了更多的艺术展。

这次佩斯纽约的展览自开幕以来,受到了纽约观众的喜爱。一开始他们是喜欢抽象画的形式,当他们深入了解画面背后的含义时,虽然他们不懂盲文,但对于艺术家将多种文化语言综合在一起的意图是深为欣赏的。

您已阅读22%(822字),剩余78%(298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