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恐怖袭击

谴责暴力与宽容异己都是普世价值

FT中文网公共政策评论员刘波:倡导宽容、平等、自由、多元化,不仅是基于伦理考虑,也是基于全社会成员最大的共同利益,这对欧洲和中国同时适用。

11月13日巴黎发生的连环恐怖袭击事件引起了全球的悲伤和哀悼。不同种族、国籍和信仰的人对滥杀无辜的行为,表达了共同的愤慨和谴责,包括世界各地的伊斯兰国家与穆斯林民众,以及欧洲的穆斯林团体。对野蛮杀戮的谴责和对生命的尊重,本身就是一种普世价值。在巴黎袭击之后,我们再次看到了全人类的普世大爱。

不仅那些谴责暴恐的穆斯林值得赞誉,法国的反应也值得赞誉。法国政府和主流民众在伤痛之后依然清醒地明白,绝不能在极少数恐怖分子和绝大多数的穆斯林公民与移民之间划等号,应该继续尊重多元文化与宗教自由,继续鼓励不同族群的和平共处与融合,继续在能承受的限度内尽人道主义的义务,接收来自中东、北非的难民。同时,不能为反恐目的而进行大规模的监控,侵犯公民隐私与言论、行动自由,尤其不能专门针对少数族裔采取这些措施。尽管也出现了一些零星的仇恨言论与行为,但法国社会多数人都认可并配合这些开明政策。

但是,我们也看到,在法国恐袭激起的中国舆论反应中,有不少人、甚至不少知识分子,对法国的文明应对方式提出了隐含或公开的批评。一种很流行的观点是,这是一种过于仁慈的“圣母”情怀,是所谓的“白左”的一厢情愿,潜台词是,继续宽容和引入穆斯林移民是引火自焚,可能带来更大的危机。有人认为这不过是“政治正确”,潜台词是,虽然根据名义上的自由平等原则,应该给予穆斯林群体公平对待,但事实上他们不配得到这样的对待。与此同时,一些整体性、系统性将穆斯林“污名化”的言论在网络空间中流传,而中国知识界不仅没有对这种歧视群起强烈抗议,反而有部分人推波助澜。

您已阅读21%(652字),剩余79%(245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