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ocle

泰勒•布鲁勒:关于数字时代的媒体“真相”

专访Monocle杂志总编辑。这位坚持在一本杂志中使用7种不同纸张的媒体人相信,数字化浪潮过后,新闻业正面对一些水落石出的真相,这包括,如何看待免费和技术的价值。

泰勒•布鲁勒(Tyler Brûlé)从身旁的盆栽里揪下一片叶子,拈在手里,对我说:“新闻仍然需要触感。今天很多人都忘了,触感是也媒体体验的一部分。”

坐在他装潢考究的办公室,这位Monocle杂志的创始人兼总编辑不停浏览着手中的黑莓,四下里,整齐堆着各色的工艺品和杂志。对面墙上的电视机中,滚动播报着嘈杂且快节奏的电视新闻。

我拿着最新一期的Monocle放在他面前,这本266页,使用了7种不同纸张的杂志像一本漂亮的大书。问他:在今天这个数字化时代,为什么还要花心思专注纸质感?

“人类天生会被体验和触感吸引。这种特质只有杂志和报纸才能传递出来,这不是指简单地触碰,而是体会纸张带来的品质。有些人买杂志的时候,会拿起来闻一闻。”

“这种感官感受,实际上也是在传递一种品牌的价值。”他又补上一句。

上次见到泰勒•布鲁勒是在一个多月前。在Monocle伦敦总部举行的定期读者沟通会上,他邀来几位欧美杂志的负责人,探讨纸媒的发展和出路。

从版式设计到分销发行,那次讨论涵盖了出版传媒业的方方面面。没有媒体论道常见的叱咤风云感,倒像是在看几个历雪披霜的手艺人,围在一块儿,谈着自己的江湖。

但如今这个行当的确遇上了一个越发暗淡的年景。现场气氛有点怅然,几乎在座的每个人都有提及:传统媒体日益沉重的成本压力,或者在社交网络中虎口夺食的艰难。

但泰勒的心情却貌似不错。就在同日,他在伦敦帕丁顿火车站附近,开张了一家新书报亭,取名Kioskafé。在这个位于闹市区、十几平米见方的空间里,陈列着精巧的咖啡吧和近200本来自世界各地的报刊杂志。

Kioskafé

这着实不是如今媒体行业常见的套路。新的科技文明已经教育并重塑这个行业许多年了,受众也早已步入“数字化生活方式”时代。“互联网精神”的无孔不入,不仅仅只是让白纸黑字变得单调和过气,也无情修改着更多的游戏规则:除去无休止的裁员或龟缩成本,很多曾经参与生产内容的从业者,开始转而呼喊“平台化布局”、“生态化运营”,或者“得屌丝者得天下”的哲学。

我问泰勒•布鲁勒,今天,杂志在人们的生活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他回答说,“一本杂志的封面,可能会吸引人们重新去读一篇旧文...现在很多事情都在变化,但杂志却意味着亲切和稳定。”

您已阅读22%(922字),剩余78%(334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