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警惕中国陷入通缩陷阱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刘利刚:参照日本和中国90年代经验,经济繁荣期后快速去杠杆化,往往伴随较长时间低通胀。猪肉价格上升和人民币一次性贬值能否缓解通缩压力?

中国上世纪1998年-2002年经历长达五年的通缩,可能很多人仍记忆犹新。1992年中国通胀开始迅速上升,中国央行随即迅速采取了从紧的货币政策,到1995年中国的基准利率上升至12%。CPI通胀逐渐下降后,在1997年7月份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PPI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随后 1998年6月CPI通缩开始出现,直到2002年底CPI才开始快速上升。从这五年期间,由于货币政策的快速收紧,加上不良贷款的大幅上升,中国经济增长减速超过市场预期,GDP增速放缓至平均7.9%,远低于10%左右的潜在增长率。

历史虽然不会重复,但发展却总是出奇的相似。目前中国的价格状态与上世纪90年代末非常类似。2012年3月PPI首次出现负增长,通缩风险的迹象初现,到今年7月份,PPI已经连续下跌41个月,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份PPI同比下降5.4%,这是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CPI通胀在2011年达到顶峰之后,2012年下半年放缓至2.0%,之后持续走低。今年的前7个月,CPI平均为1.3%,远低于政府设定的3%的目标。笔者曾多次撰文警示市场,中国陷入通缩的风险越来越大。根据历史经验,目前中国处于陷入通缩的边缘。如果参照日本和中国自身90年代的经验,经济在经济繁荣期之后进入快速去杠杆化,往往同时伴随出现较长时间的低通胀,甚至导致经济掉入“通缩陷阱”。

您已阅读24%(574字),剩余76%(184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