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理工

创业、象牙塔和远大前程

专访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副校长大卫•甘恩。世界应如何面对硅谷神话?年轻人该不该去创业?英国教育体系真的跟不上时代了?高等教育对创业会有什么影响?听听他怎么说。

结束了和大卫•甘恩(David Gann)教授的访谈,他送给我一本他与人合著的小册子,《创新简读》。

翻开第一章,记述了一则18世纪中叶,英国陶艺家约舒亚•威治伍德(Josiah Wedgwood)几经试错,研发出工业化陶瓷技术,挑战中国瓷器在英国市场统治地位的故事。

那正是英国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时代,是一段英国人改变世界的岁月。正好也是我与甘恩教授此次访谈的话题之一。

大卫•甘恩是英国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副校长,主管发展与创新,同时也负责学院位于伦敦南肯辛顿校区的创业孵化器项目。不久前,这座校园孵化器刚刚宣布,过去十年间,项目募资额已突破了12亿美元。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因专注科学、医学、理工和商学领域的研究与教育而闻名,在学校的百年历史中,共诞生过1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而如今,另一场因科技而起的浪潮已经从大西洋的对岸席卷全球。发迹于美国硅谷的新互联网革命,正从四面八方颠覆着传统产业世界的格局。

同样被改变的,还有人们看待世界的态度。从北京到特拉维夫、从班加罗尔到柏林,创业极客白手起家、迅速创富的故事,时时刻刻打动着跃跃欲试的旁观者。

英国自然也没有摆脱这个大时代的影响,过去一年,全国共诞生了创纪录的近60万家初创企业;过去十年,伦敦吸引的科技投资项目数量,超过了巴黎、都柏林、马德里、阿姆斯特丹和慕尼黑的总和。

然而这却无法回答另一些问题:坐拥人才和资本优势的英国,至今没有诞生一家真正能和Uber或Facebook相提并论的初创企业。除去制度和市场的局限,英国的教育体制也在面对一些质疑之声。几年来,从谷歌董事长到英国教育大臣,都曾表示,英国高等教育存在重文轻理的问题,这将阻碍英国年轻人适应科技社会发展的能力。

这一切,让我期待和甘恩教授的对话,听他谈谈今天的英国和这个造梦的时代。

创业的海水和火焰,是否也会触动一所百年老校的威严?为什么要营建校园孵化器?应该如何看待硅谷神话?年轻人该不该去创业?英国教育体系真的跟不上时代了?高等教育会对创业产生什么影响?对于这些问题,我希望大卫•甘恩能给出他的答案。

您已阅读21%(877字),剩余79%(320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