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

牛市爆发危机的症结

长江商学院刘劲:监管层往往会犯一个重要错误,即将投资者的行为和预期混淆。救市的核心不是钱,而是预期。只有将市场悲观恐惧的预期改变为乐观激进的预期,救市才能成功。

中国股市过去两周下跌逾四分之一,蒸发了10余万亿人民币的市值,这是一件惊人的事。很多投资者因此而恐慌,中国政府也在近期频频出手救市,上周末更是祭出暂停IPO以及“证券金融公司稳定市场+央行流动性协助”的救市政策。除了纸上财富蒸发带来的痛,人们最普遍的感觉可能是茫然:市场到底是怎么啦?股灾要不要救?要救,怎么救?

要遏制股价的进一步狂跌,政府实际是有办法的。毕竟政府有印钞的权力,而且如果需要,可以需要多少就印多少。然后政府可以用印出来的钞票托起所有用本币计价的资产市场。这种方法,经过了金融危机,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好稀奇的。它的本质就是各国使用的量化宽松政策。它是美国走出次贷危机的核心工具,是欧盟避免其货币联盟解体的基石,也是日本所谓“安倍经济学”的最有效部分。

但量化宽松是一剂猛药,不到万不得已,各国政府都尽量不会去用它。它的副作用有二:一是,政府直接参与风险资产的定价,对市场机制是一种扰乱,会让市场过于依赖政府,而减低其本身的效率;二是,它可能带来恶性通胀,以及恶性通胀带来的巨大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冲击。虽然最近十年的经验(低通胀)让各国政府对通胀的担心减少了很多,但其潜在的风险不容质疑,因此政府一般只有在出现大危机时才会用这剂猛药。日本是个特列,它并没有紧急的危机,有的是经济的长期下滑。安倍是想赌一把,用猛药遏制日本经济长期下滑的曲线。

您已阅读23%(574字),剩余77%(194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