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走出去

中国国企海外投资应放下“架子”

澳洲纽卡斯尔大学谭浩:为了证明中国国企的境外投资决定既不是基于政治原因,也不是出于企业决策者的个人私利,国企需要提供令人信服的、基于市场逻辑的理由。

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我们可以预见,世界将迎来中资企业对外投资的新一轮高潮。在这轮“走出去”的大潮中,中国国有企业,特别是实力雄厚,在能源、交通、电力等战略性行业举足轻重的大型央企将会扮演重要作用。但是它们“走出去”,历来面临国内、国外双重信任问题。

对国内而言,由于所有人缺位和信息不对称,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的有效监管一直是一大难题。根据新华网报道,中国对110多家央企高达4.68万亿元人民币的巨额海外资产,“基本上没有进行审计,存在大量监管空白”。这些还不包括地方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金融机构的境外资产。同一篇报道中还提到,在国企海外投资中,“利益输送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参与海外腐败行为”、“境外代理衍生敛财”等问题频频发生。

而对于中国国企投资的所在国而言,最大的担心来源于投资背后的非商业因素,特别是当投资涉及到所在国的战略性领域。

前不久,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新州)举行的大选中,中国国企对当地电网的潜在并购成为选战的一个焦点。

在选举中,执政的自由党以电力资产的私有化作为主要竞选政纲之一。根据这一方案,政府将对所属的电网资产加以变现,目标是筹集200亿澳币(约1千亿人民币)用于新州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一计划得到主要商业团体的支持,但是受到主要反对党——工党,以及包括电力行业工会在内的工会组织的强烈反对。他们的理由是政府对电力资产的出售会导致电费升高,电力系统不稳定,以及电力行业的大规模裁员。

您已阅读25%(603字),剩余75%(177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