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

楼继伟的地方债“药方”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叶檀:对于中国的地方债难题,目前采取各找各家的办法,要么直接市场化,要么以资产置换的方式盘活。楼继伟有时像个裱糊匠,但他并非毫无信心。

个性财政部长破解地方债僵局,用的是“围魏救赵”的办法。

这位直率的部长首先承认地方债存在的事实,在本月初的两会新闻发布会上,楼继伟表示,虽然《预算法》修订之前,不允许地方举债,但事实是债务的确在不断产生,必须想办法解决,怨天尤人没有用。但在所有的场合他都派发了一枚定心丸,指出债务是可控的。虽然这位部长的个性有时并不讨人喜欢,但基本说的是大家听得懂的话,而不是云里雾里的官话套话。

2013年审计署公开了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的地方债务审计情况,地方负有直接偿还责任的债务达10.9万亿元。财政部对这次审计后一年半以来地方的存量债务做了一次统计,在记者会上楼继伟表示,“正在审核”,并表扬记者把政府的心理摸得很准,地方是多报还是少报大有讲究。审核结束之后,财政部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

地方债务确切的数据到底有多少,需要地方上报、汇兑与审核。在一家表面强权、一度各自为政经济体中,即使财政部想摸清地方债的真实家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从目前的办法来看,是把现有的地方债切分为两部分,采用不同的解决方式。

一方面,用市场化的方式解决。市场起来了,债务也就解决了,这就是“围魏救赵”的办法。

您已阅读20%(489字),剩余80%(193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