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博鳌论坛

农村普惠金融应接地气

FT中文网投资与财富管理编辑冯涛:近年来涉农金融机构数量、规模和贷款的增长,均不能说明问题,要想金融普惠农村,还应建立能够赋予农民群体更多金融权力的制度。

在“2015博鳌亚洲论坛”的分论坛“普惠金融:探索农村金融改革的新模式”上,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有“海南尤努斯”之称的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吴伟雄,对普惠金融在农村实现难的观点和分析。简单归纳一下,就是普惠金融要接地气,高居庙堂如何能将金融普惠?

吴伟雄认为,普惠金融之所以要“普”,是因为过去普及率不够,农民拿贷款困难。而“惠”,是因为农民过去得不到实惠,贷款利率过高。说到底又是个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与当前中国小微企业现状如出一辙。

从银行家的角度看,三农贷款难有难的原因,贵有贵的道理。因为贷款的客户多,单笔授额小,经营费率高,缺少抵押物,然后还款风险大。如果贷款利率不高,小额贷款很多时候收不回来,这类贷款业务不可持续。而贷款成本越高,农民越可能还不上,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所以所谓对于涉农金融的普惠,大家一般都是锦上添花,很难雪中送炭。

吴伟雄从海南的角度,提出的解决办法是:“普”,就是把贷款审批权交给农民。“惠”,就是把贷款利率定价权交给农民。怎么实现普惠金融?把贷款人的工资发放权交给本人,把小额贷款的管理权交给电脑和网络。普惠金融的做法不能按照传统银行的套路做,要交给市场,市场有什么需求,就应该怎么做。

您已阅读25%(514字),剩余75%(153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