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

中俄关系下“一路一带”的风险

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理事邓聿文:中国的“一路一带”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中俄关系。随着中美俄平衡被打破,中俄走近,无论是被认为结盟,还是俄外交变化,都会影响中国。

如果要观察今年的中国外交,上月底刚刚举行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无疑是个很好的观察标的。

此次会议是习近平执掌中国权力后的第二次重要外交工作会议,此前高规格的外交会议是去年的周边外交工作会议。这说明,北京认识到外交和内政一样,目前已成为中国崛起必须处理好的问题。

在2014年,中国外交的最大变化无疑是中俄关系的走近和新提出的“一路一带”战略,而这两者之间也密切相关。

北京现在虽然倡导多边外交、全球外交和周边外交、对非外交,但大国外交依然是重中之重,这源于北京以崛起大国自许。所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而在大国外交中,对美外交和对俄外交又是重中之重。美国在金融危机重创下,虽然实力削弱,但依然是当今世界综合国力最强之国,俄罗斯则为中国近邻,有着漫长的边境线,又是中国能源和尖端武器的来源国,故而在中国外交中,一向仅次于对美外交。中美俄——这个在北京看来全球最重要的三角关系,过去一直维持着这种微妙的平衡。

但新领导人上台后,尤其是今年以来,这种微妙平衡被打破。从北京的角度看来,中俄关系的重要性要超过中美关系,外交呈现出一种亲俄疏美态势。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的第一站就选择莫斯科,今年的首次出访也是去俄罗斯出席索契冬奥会,而彼时西方领导人因乌克兰问题纷纷抵制。今年以来,习近平在国际场合已六次会见普京,总理李克强等其他中国领导人也多次同俄罗斯领导人见面。相反,对美关系则出现降温迹象,包括习李在内,中国领导人自去年以来尚未对美进行正式访问(习近平去年的访美属于非正式访问),在国际场合会见奥巴马的频率也不多。尽管在APEC会议上及随后奥巴马对中国的国事访问,两国领导人在中南海瀛台夜话,双方还达成了气候、军事、贸易和签证协议,改善了曾一度紧张的双边关系,但从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互动来看,两国的战略互信还显得非常脆弱。

您已阅读23%(763字),剩余77%(253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