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当习近平作为中国国家副主席访问日本时,几乎在最后一刻,他才提出会晤日本明仁天皇(Emperor Akihito)的请求。尽管根据日本宫内厅(Imperial Household Agency)的规定,此类会晤请求应提前一个月作出,日本政府还是打破惯例批准了这一会晤。这一罕见举动一方面反映了习近平作为中国未来领导人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则表明日本政府希望从中日关系的好转中获益。
五年过去了,中日关系又降至冰点。日本外交官仍然在绝望地争取在下周的北京主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峰会期间,让日本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和习近平举行首次会晤。在两位强势的民族主义色彩领导人的领导下,中日两个亚洲强国在许多问题上争论不休。其中最危险的是围绕东中国海上有争议的尖阁诸岛(Senkaku Islands,中国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争端。
不过有迹象表明,双方有可能会举行会晤。比如,中国的反日言论近期有所缓和。部分专家表示,习近平不想因为拒绝会晤安倍晋三而令今年的APEC峰会蒙上阴影,毕竟这是中国今年举办的一次国际盛事。而持悲观态度的人士则警告说,双方的会晤可能不会比礼节性的握手多多少内容。
不过,其他人则希望,在经历了两年的紧张关系之后,两国领导人的眼光能够超越双方的深层次分歧。在这两年中,日本加大了军事开支,并加强了与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同盟关系,以对抗中国的崛起。
熟悉安倍晋三的前外交官宫家邦彦(Kunihiko Miyake)表示:“中国人正在犯下孤立自己的战略错误。而我们却在改变。我们比过去更倾向于建立集体的、多边的同盟网络。我们相信,仅仅发展日美同盟是不够的。”
中国一直在开展宣传攻势,将安倍晋三描绘为想要否认日本军国主义历史的修正主义者。与此同时,安倍晋三却一直在访问东南亚国家,在它们应对自身与中国的海上争端之际,为它们提供帮助。至于美国,担心的则是中日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因为这可能会令美国卷入与中国的争端。
曾任日本《朝日新闻》(Asahi)主编的船桥洋一(Yoichi Funabashi)表示,亚洲正在经历一场“板块运动”。在性质上,它与1894年到1895年期间日本在中日战争中打败中国时发生的巨变类似。那次战争的胜利以及10年后日本在日俄战争中的胜利,将日本送入了主导亚洲的世纪。然而,中国在经历30年无与伦比的飞速增长之后,正再一次站稳脚跟,并重返在亚洲的传统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