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

初创企业融资应量力而行

纽约合广投资联合创始人威尔逊认为,初创公司在种子阶段和A轮的融资额,与公司的发展状况往往成反比关系,融资越多,公司未必越成功。

在启动雄心勃勃的科技初创公司时,齐尼奥斯•斯拉希伍卢(Xenios Thrasyvoulou)遵守了硅谷的规则。在其自由职业者求职招聘网站PeoplePerHour上线仅仅一年后,这位在伦敦生活的创始人便从一群天使投资者那里获得了50万英镑的投资,其中一人是eBay欧洲业务创建者米夏埃尔•范思瓦吉(Michael van Swaaij)。

这又吸引了风险资本界的兴趣,不久斯拉希伍卢便开始与多家风险投资公司谈判。至2012年10月,斯拉希伍卢以自有的几千英镑启动公司5年之后,他已坐拥1050万美元。

这算成功吗?这是值得庆祝的事情吗?斯拉希伍卢(见右图)认为都不是。他回忆称,“公司完全乱了套”。一年内,PeoplePerHour就从一个6人组扩充至50人,还以每人高达6位数的薪酬聘请了执行董事,成立了执行董事会——这一切都是为了扩大规模、达到投资人强加的收入同比增长5倍的目标。

几家相对年轻的科技公司都吸引到了10位数的投资、估值达到数十亿美元,而公司发展早期融入大量资金的隐患也开始显现。由于消费者朝秦暮楚且效仿者众多,团购网站先行者Groupon,自2012年首次公开发行(IPO)以来发展得跌跌撞撞。该公司IPO时估值曾达126.5亿英镑。当初其股价高点为每股20美元,2013年曾触底至每股5美元。

您已阅读22%(555字),剩余78%(199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