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

从中美差异看中国P2P信贷发展

互联网金融千人会易欢欢:中国个人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度远超美国,利率还未市场化,信用评分体系也不够完善。因此,有三个要素决定了中国P2P行业能否健康发展。

互联网金融自产生就伴随着“普惠”的概念,其主要构成是P2P信贷(peer to peer lending,中文也称“人人贷”)。后者创造了一种新型的交易资产——个人信贷,这不仅激活了个人与小微企业等投融资者的理财与融资需求,在中国还有助于促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我不久前到美国走访高科技企业与互联网金融类公司,切身感受到了美国P2P借贷的行业氛围。在美国旧金山的地铁上,随处可见P2P借贷搜索网站Credit Karma的宣传广告,酒店电视的广告中也可以经常看到Quick Loan的身影。今年8月,美国的P2P网站Lending Club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上市申请文件,计划融资5亿美元,再次引起市场对P2P借贷的关注。

P2P信贷业务2006年前后进入中国后,也一直快速发展。自2011年后,中国P2P贷款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大量P2P贷款平台涌现。2011年,P2P网贷平台数量仅为20家,月成交额仅为5亿元人民币;但到2013年底,网贷平台数量增加到600家,月交易额达到110亿元人民币;截止2014年6月,P2P网贷平台数量突破1200家,平均每天成立一家P2P公司。

P2P网贷在全球的迅猛发展,是由其金融脱媒、去中介化的核心价值决定的。以Lending Club为例。由于美国利率市场化已经完成,信用卡的贷款年化利率都高达18%,个人的无抵押借贷更是在15%-25%之间,而Lending Club的融资利率只有11%左右。Lending Club这类P2P贷款平台存在的首要价值就在于金融脱媒、去中介化,把中间金融机构的成本降低,将利润分摊给资金供需两端,让投资人获得更高的收益,让融资人付出更低的成本。

您已阅读29%(712字),剩余71%(175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