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

中国电动汽车政策中的错配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王韬:中国电动汽车的前景也许并没有那么乐观。除了最大的瓶颈电池技术外,目前政策造成的供给与需求的错位,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9月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正式启动,北京的电动汽车销售也在几个月的沉寂之后迎来了一个小阳春。在新能源汽车4S店内咨询政策,购车订单的客户络绎不绝,大大超出了过去几个月的水平,甚至有些4S店一天内收到的电动汽车订单就相当于以前半个月的销量。 更有乐观的人将其与以往火爆的楼市相比,认为在经济和房市趋冷的今年,电动汽车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金九银十。考虑到此前特斯拉在中国持续发酵的热度,让人不禁对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未来充满憧憬。

然而事实可能并没有想象的那样乐观。就在几天之前,北京交通委八月底的摇号结果显示,北京新能源汽车的申购情况再次出现了申购数量少于指标配额的情况,因此无需摇号就可以获得配额。这与常规汽车摇号200:1的火爆程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显示了纯电动汽车目前在私人市场接受度不高的尴尬现实。

考虑到九月初下订单的购车者必然之前已经获得了电动汽车的购车指标,而截止8月底头四期新能源小客车已发放的逾6000个购车指标中,实际购车上牌的仅800余辆,不足八分之一,因此本月初的订购热潮更像是已获得指标的购车需求为享受购置税减免政策红利而出现的集中释放,而非电动汽车的需求本身有了明显增长。一些电动汽车4S店的销售人员也坦言这些购车人之前就已经决定了,只不过在等待免税政策出台少花些钱。而目前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多是“摇号久不中”但急需用车的人,新能源汽车摇号的优惠政策比起免税政策更有决定性。

在国家持续的政策支持和财政鼓励下,为什么纯电动汽车在私人领域却始终难以出现需求的大幅增长呢?在去年发布的《中国电动汽车发展——转向快车道》的报告已经指出,目前中国电动汽车的政策中存在一些供应与需求的不匹配制约了电动汽车的发展。电动汽车发展目前最大的瓶颈固然是电池技术,但即使在目前电池技术的条件下,如果能解决好这些政策中的不匹配问题仍能为电动汽车发展带来很好的效果。

您已阅读22%(787字),剩余78%(280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