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

根治腐败不能回避制度变革

美国加图研究所研究员夏业良:假如一个社会无法成批培养不被腐蚀的政府官员,制度性变革可能更具有长期效力,反腐败的社会总成本也低于治标不治本的选择性反腐。

近期中共公开处置了几个曾经位高权重的高级官员,包括曾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和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徐才厚和曾任江西省委书记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苏荣,对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的公开处置也似呼之欲出,显然,这才是两年来国内外各界人士关注和期待已久的真正“大老虎”。

国内外舆论开始相信中纪委此轮反腐将在反腐的范围、规模和力度上超越过去三十多年中的任何时期。在支持打倒更多“老虎”的一片叫好声中,更多的却是持怀疑、不信任或继续观望态度的网民。

为什么在最高领导人赋予反腐“尚方宝剑”且权威机构公布处置的速度(平均达到每周两位厅局级以上官员)明显加快的当下,依然会有上千万网民持怀疑、不信任或观望之态度呢?

无论高官还是平民,大家对中国的前途和未来都没有较为确定的预期。绝大多数人都有一种不安全感:那些缺乏强有力靠山的贪腐官员人人自危,少数有靠山的也要看看势头如何,不敢在风头上贸然行事。中下层贪腐官员感觉前景不明朗,有些可能选择金盆洗手,希望立地成佛;有些则怀有侥幸的赌徒心理,认为若真被抓到就算自己倒霉,“抓不到就算赚了”。

鉴于公开的批评言论受到党国体制下维稳机制的严格监控,网民只能短暂地、局部地、迂回式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从网络社交媒体、手机微信群的有限表达空间中,依然能够发现:如今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整个体制系统性腐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与社会堕化乃至强烈的仇视与报复心理。有关反腐败的打击对象,网民的说法是“无官不贪”,“把所有官员排成队,隔一个枪毙一个也不冤枉”,“真正的‘大老虎’大都集中在中南海”,这些民间说法反映出大家对党内或体制内反腐败整体上已经失去信心。

您已阅读23%(682字),剩余77%(222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