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

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新引擎

新加坡华侨银行谢栋铭:当单边升值预期和无风险利差均面临终结,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在于会否成为全球范围投资货币,这与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中期目标不谋而合。

2009年7月以来,人民币离岸市场经历了四年多的高速发展。在香港、新加坡和台湾三大人民币离岸中心中,包括银行存款、存款证和债券在内的离岸人民币流动性已经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升值预期、利差以及企业财务成本便利,可谓过去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驱动力。随着今年人民币双向波动明显加大,短期内人民币快速贬值,未来人民币国际化路线将不能再局限于升值预期。

人民币已经成为重要的全球贸易货币

笔者一直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有两大终极目标,那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人民币贸易结算以及最终用人民币定价大宗商品,依然笔者持有相同的观点。在中国政府和私人部门过去几年的积极推动下,人民币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贸易货币。根据我们的估算,2013年中国贸易中大约18%的跨境贸易是以人民币结算的,而在2009年时基本接近零。而今年一季度,这一比例更是大幅上升至28%左右,已经接近日本推动日元国际化时本币结算量的高点。尽管目前人民币贸易结算还是主要围绕着中国的双边贸易上,但不可否认的是,人民币已经崛起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贸易货币。

此外,中国政府正继续在亚洲以外地区积极地推广人民币贸易结算。刚刚于3月28日签署的中德人民币清算和结算备忘录,更显示了中国在欧洲扩大人民币使用范围的决心。法兰克福作为黑马成功摘下欧洲第一个官方意义上的人民币离岸中心,让人有些意外,毕竟投资者更多将目光集中在伦敦、卢森堡等那些最早开展人民币业务的城市。但从贸易角度来看的话,法兰克福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可谓实至名归。欧盟作为中国2013年的最大贸易伙伴,其中30%的贸易来自德国,而德国也是欧洲大陆上唯一对中国有巨大贸易顺差的大国,这个顺差在2013年更是达到创纪录的268亿美元。这也使得德国成为推广人民币贸易结算的理想对象,而庞大的贸易顺差使得德国(类似于台湾)更容易让人民币沉淀下来,从而快速地在当地构建人民币离岸市场。

您已阅读24%(779字),剩余76%(245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