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关系

台湾学运后两岸关系不会倒退

台湾媒体人杨艾俐:两岸逐渐融合是大趋势。由服贸引发的学运之后,应是两岸关系深化的枢纽,中国必须对台湾更有耐心,未来政策也需更雨露均沾,嘉惠中产阶级。

太阳花学运已经结束,今后台湾可能会有更多大型抗争示威,学运主导人已经宣布5月1日和工运一起上街。很多人曾期望台湾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大陆公民社会及政治民主的未来,此刻一些人认为台湾已成破碎的镜子,这面镜子不值得鉴戒,更多人担忧两岸关系会大幅倒退,但我觉得这些看法都是看短期,看表象。

台湾1980及1990年代社会运动风起云涌,这三十年来的多次社会运动,各有支持反对者,但是台湾中产阶级非常稳固,中产阶级代表中间声音,不会动摇社会的根基。这次学运声势浩大,占领立法院及行政院,在媒体上出尽风头。但是除了3月30日星期天在总统府前面示威的有20万人(警方估计11万人)参加外,其余时间都是平均维持在1000人上下,比起2006年抗议陈水扁贪腐的百万红衫军人数差太远,也比1988的“520”农民运动及野百合运动规模,诉求及论述差很远。知名作家龙应台就评论“行动百分,思想零分”。

2000年以后台湾民进党执政,收编社运人士,社运几乎消弭于无形,任由民进党挥洒执政大棒;2008年马英九当选后,初期还好,2011年以后,马英九用人圈子狭窄,曾被批评为在镜子里找人,而且一些人选从政经验浅,如行政院长江宜桦等,低估施政对民众的冲击,因此有此次的学运,其实台湾人都见怪不怪,没有惶惶之感,至多两年後投票给他党。

您已阅读23%(549字),剩余77%(187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