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镇化

大城市不能再让车优先于人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王韬:城市交通是为满足人的出行需求而非车的需求。一定程度上说,城市需创造对车辆不友好的环境,发展公共交通,才能缓解拥堵和雾霾。

2014中国“两会”召开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召开座谈会,要求京津冀协同发展,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重新激起了关于城镇化方向的讨论。随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发布,更是明确提出京津冀等中心城市群面临着优化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

诚然,作为中国三大中心城市群之一,京津冀城市群由于北京特殊的政治地位而造成一京独大的发展结构。巨大的环境和资源压力随之而来,造成了北京百姓不满意,周边百姓怨声大的尴尬境地。在诸多被抱怨的问题之中,交通拥堵及与之相关的雾霾问题无疑将继续困扰京津冀。那么如今提出的建设”协同发展”的大城市群的决策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么?

从目前的官方的表态和讨论来看,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或所谓“京津冀一体化”的讨论,都集中于周边城市如何承接北京的功能及产业转移,甚至难保没有地方政府把这理解为奥运前北京重工业转移的又一次翻版,已经摩拳擦掌,准备以承接高端产业转移为名开始又一轮跑马圈地的工业园建设。

如果仅仅停留在将北京的高端产业分点出来给天津河北,然后把京津冀的重污染行业转移到更偏远的西部地区,指望从北京“摊大饼”变成京津冀“摊大饼”就可以降低人口密度,从而缓解交通拥堵痼疾,并缓解雾霾污染,这会成为新城镇化转型中的又一个误区。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城镇化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要让城市恢复吸引力,包括降低交通成本和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应成为衡量城市化成功与否的因素,而产业转移只是经济政策之一。即使是产业发展已经相对平衡的长三角与珠三角,也未摆脱交通拥堵的折磨。

您已阅读21%(635字),剩余79%(245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