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

中国金融改革五大矛盾

FT中文网专栏作家沈建光:金融改革与国企改革、财政改革等配套改革存在步调不一致,大量预算软约束企业仍存在,这将增添经济与金融运行的不确定性。

新年伊始,中国金融市场并不平静。一方面金融改革已然提速,但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却带来了利率中枢上行,加大了企业融资成本,实体经济不得不承受改革阵痛;一方面金融自由化促进影子银行蓬勃发展,而另一方面相关风险也在凸显,决策层试图引导出表资金重回表内,导致银行利润受压。

更加值得警惕的是,当前金融改革与国企改革、财政改革等配套改革存在步调不一致,比如大量预算软约束企业仍然存在、贷款主体选择与价格定价难以市场化等等。这些矛盾现象的产生将增添今年经济与金融运行的不确定性,亦将考验着决策层对于金融改革的策略与应对能力。

矛盾之一:利率日益上升与经济增长下降并行

自去年6月钱荒爆发以来,金融市场利率水平整体上出现了上涨局面。去年12月,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达到7.20%,比年初提升了0.42 个百分点。其中,票据融资上涨最多,加权平均利率达到7.54%,比年初上升1.90 个百分点。从利率浮动情况看,当前执行下浮、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已有所下降,而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则有所上升。

与之相对的是,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企业盈利能力却大幅下滑,似乎难以承受这不断攀高的融资成本。根据高频数据来看,笔者判断中国经济新年以来已经步入慢车道。例如,1月官方民间两大PMI指数双双回落,1月前20天全国日均发电量的较低增速,去年年底投资增速已回落至20%以下等等。笔者担忧,利率水平的整体上涨将进一步加大企业资金压力,给实体经济带来更大的负面冲击。

您已阅读24%(620字),剩余76%(198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