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

机器人能否造福穷人?

FT首席经济评论员沃尔夫:机器人将使人类有可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但这取决于如何分配利益。结果没准是极少数人成了大赢家,而大多数人成了失败者。

1955年,美国汽车工会主席沃尔特•鲁瑟(Walter Reuther)说起自己参观福特(Ford)新开的自动化工厂的经历。招待方指着一排排机器人问他:“你怎么向这些伙计收会费?”鲁瑟答道:“你又怎么让他们买福特汽车?”如今自动化已不是新鲜事物,关于其影响的辩论也由来已久。那么,在埃里克•布林约尔松(Erik Brynjolfsson)和安德鲁•麦卡菲(Andrew McAfee)所说的《第二个机器时代》(The Second Machine Age)里,这一问一答将如何改写呢?

我在上篇文章中已阐述了核心论点。我在文中指出,在信息技术兴起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拉大。位于华盛顿的经济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的劳伦斯•米舍尔(Lawrence Mishel)对信息技术是收入差距扩大主因的观点提出质疑。米舍尔指出:“管理层薪酬不断上涨以及金融行业扩张和业内薪水上升占了精英阶层新增收入的三分之二。”社会规则的改变、股票回报的提高,以及金融行业的极度扩张都起了作用。技术虽然是形成当前经济现象的一大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

您已阅读21%(482字),剩余79%(181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