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

新股发行改革勿再挑战市场底线

FT中文网编辑冯涛:一边是“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一边是“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此次新股发行改革自相矛盾之处尽现,受挫的市场背后,市场化方向面临再抉择。

一边是“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一边是“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这句话用来形容中国新股IPO改革再合适不过。

2014年伊始,阔别一年多的新股IPO率先回到投资者视线中。从IPO重启至本周一14个交易日中,A股市场市值蒸发逾万亿,新股井喷式发行的同时,上证综指却不断的创出新低,周一沪市重回“1”时代。去年11月中国证监会推出旨在市场化方向的新股发行改革措施,但是从推出后的实际效果看,不仅老问题未能得到充分缓解,甚至出现恶化之势,中国IPO新问题也继踵而至。从而出现了政府行政之手“被迫”重现江湖的尴尬之举。

江苏奥赛康药业于网上申购前夕暂缓发行;当日中国证监会表示,新股发行市场化不代表放任自流,并于第三日晚间推出加强新股发行监管的新规定。新规出台后,汇金股份、东方网力、绿盟科技、恒华科技及慈铭体检,五家公司相继发布暂缓新股发行或推迟刊登发行公告;晶方科技申购当日紧急叫停;中国证监会启动新股发行过程的抽查,涉及13家主承销商及44家机构;陕西煤业IPO筹资规模减半;纽威股份上市首日被临时停牌;宏良股份暂停IPO发行;媒体质疑我武生物网下发行内幕。

此次IPO重启折戟告诉我们:新股发行改革即使方向是正确的,但如果监管层在政策推出前,不能充分预估到市场可能出现的过激反应,同时政策出台后市场出现与政策初衷相悖的新问题时候,监管层没有准备相应的应急措施,或者说保持足够的“容忍度”,试图再次通过行政之手进行亡羊补牢式纠错,只能说明一点:去年11月推出的新股发行改革措施是失败的,并且不由让人对其产生“伪市场化”的疑问。实践证明,希望让各方利益都满意的平衡方案是不存在的。

您已阅读25%(683字),剩余75%(202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