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

如何消弭日中国民间的认知偏见

东京大学教授高原明生:“矛盾信号”增强了双方的不信任感。中方认为日本一面要改善关系,另一面与邻国联合欲包围中国。日方认为中国的外交和国防政策存在龃龉。

在2013年的日中关系中可以看到:在前一年9月所发生的激烈冲突影响仍然存在。虽然在经济方面和文化方面的交流正在逐步恢复,但是政治交流仍然处于停滞状态。日中两国政府和国民之间的互不信任也未能消解。11月下旬,中国设定了防空识别区;而12月下旬,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参拜了靖国神社。

从2013年夏到秋,才渐渐开始缓和的两国关系因此再次转向紧张。面向2014年时,两国国民彼此对日中关系的诸多问题的常识层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面对这一现实,思考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确认事实以缩小对事实认识的差距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方的认识

在许多中国人看来,2012年野田佳彦内阁政府购买三岛之事,意味着日本要改变尖阁诸岛(中国名:钓鱼岛)的现状。在2012年9月11日 之前,一些人民解放军的将军以及政府系智囊的学者等提出过一种看法,认为日本政府购买三岛之事并不一定是对中国的挑衅或挑战,而是为了稳定国内石原慎太郎造成的紧张局面。但此后中国官方媒体随之展开的,是强烈的反日宣传活动。

也许正如FT中文版的读者们所熟知的一样,从中国政府的角度来说,尖阁诸岛(钓鱼岛)本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时窃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宣言归还中国的。中国政府认为,日本占有此岛,乃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而且买岛之事又违反了恢复邦交以及签订和平友好条约时两国政府之间关于搁置领土权问题的共识。

而从现实的角度看,中方媒体的连续报道显示:中国认为日本的一系列反应是过激而且带有攻击性的。比如2012年12月,当时中国海监总队派出一小飞机到尖阁诸岛(钓鱼岛)上领空时,日方令自卫队机紧急起飞;同月大选后重新上台的首相安倍在2013年4月及5月演示登上战车和战斗训练机;试图修改宪法、承认集体自卫权……等等。中国媒体对这些事件均做了大量报道。2013年末,日本设立了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又制定了新防卫大纲、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以及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上述文件批评了中国在东海和南海所展示的一些依靠实力去改变现状的尝试。

您已阅读26%(846字),剩余74%(244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