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FT共进午餐

与FT共进午餐:刘香成

他是获得普利策现场新闻摄影奖的唯一华人,他记录了苏联帝国的最后时刻、毛泽东以后的中国、默多克新闻集团在中国的曲折等等历史事件。

采访摄影师刘香成之前,我先给他发了短信。

“盛先生,”他回复道,“谢谢你的短信。欢迎你做专访。刘香成”

62岁的刘香成老派、谦和、圆熟,衣着一丝不苟。我们的午餐约在北京的Temple Restaurant,他骑一部绿色的自行车过来,这里离他的家——一座景山公园附近的四合院不远。他穿一件素净的蓝白短袖衬衣,玳瑁色的眼镜,一头银发,讲话的时候不紧不慢。很难想象,年轻时的他背着相机穿梭在印度和阿富汗的战火里,苏联兵的子弹差点打穿他的身体。

刘香成1951年在香港出生,幼年在福州度过,19岁的时候去纽约上了大学。1976开始,他先后为《时代》和美联社工作,足迹遍布北京、洛杉矶、印度、阿富汗、首尔和莫斯科。他拍摄的苏联解体和戈尔巴乔夫获普利策现场新闻摄影奖,是获得该奖项的唯一华人。

不过,刘香成更为人熟悉的,是一本叫做《毛以后的中国:1976-1982》的影册。1978-1980年间,他是北京唯一一名外籍摄影记者,北京的老先生们和他成为了朋友。吴祖光教他吃螃蟹。新凤霞为他30岁生日画吉桃。当时年轻的李肇星还在黄山帮他一起扛过器材。当时他是外交部新闻司一名科级干部。

语言无隔,加上游走在中西文化两端,让他成为1979年以后中美民间外交的牵线人。他先后任时代华纳集团驻华首席代表和新闻集团中国区高级副总裁。在北京的社交圈,他是一个游刃有余的人,时尚媒体喜欢描绘他位于北京“龙脉”上的四合院,他本人也乐于参加各种派对,上杂志封面。不久之前,他给颇具争议的作家郭敬明拍了肖像,大篇幅地出现在《时尚先生》杂志上。

刘香成选的这家餐厅隐蔽在北京的一个胡同里,原是一个古庙。我们选了一个安静的角落看菜单。得知我曾在《时代》短暂工作,他说了不少轶闻。闲聊间菜也点好,我们都要了章鱼沙拉做前菜,主菜他点了烩羊肩肉,我选了纸包海鲜。

至于酒,他点了半瓶,“中午不能喝太多,不然没法工作了。”

前菜很快来了。我们都吃得不快,他耐心地切开小块章鱼,沾上柠檬酱、薄荷叶和青豆。

您已阅读20%(820字),剩余80%(320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