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

中国利率市场再“闯关”

宏源证券孙海琳:银行“钱荒”再度引发对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注。将利率“双轨制”的并轨与80年代末“价格闯关”比较,可以看到,体制内利率飙升是利率“闯关”初期的典型特征。

近日中国银行业“钱荒”引发共振,股市大跌。直接原因在于“银行间利率一跳涨,央行就放水救场”的预期落空。按照以往的惯例,央行不会坐视银行间资金断裂而置之不理,然而这一次央行却铁了心资金不放水,似乎要看看“大潮褪去谁在裸泳”。

当前,中国影子银行的业务多靠银行同业负债支撑,而银行在同业项下短借长贷,靠配置流动性较差的非标债权来套利,导致期限严重错配。一旦资金面风吹草动,银行将没有足够的资本金应对。“钱荒”事件,也引发对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考。

体制内利率飙升是利率“闯关”初期的典型特征

改革总要动一些人的奶酪。长期以来,大型国企享受低利率融资,而承载中国90%就业的中小企业却融资困难,其根源在于银行贷款利率的“双轨制”。体制内,银行在存款利率管制下,获得大量低成本存款资金,而在贷款利率不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只愿面向由国家信用间接担保的大型国企放贷;体制外,市场化的中小企业不得不承受高的资金价格。因为体制内外的资金价格差异,形成了多层次套利体系:部分国企变身影子银行,发放委托贷款来获取利差收益;银行同业间批发零售资金业务快速增长,部分银行短借长贷,利用票据和信托收益权的买入返售和卖出回购,滚动投资于信用风险资产套利。

利率双轨制的并轨,将会是继价格市场化改革之后最重要的改革,将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制度红利释放。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消费、投资中,外国需求不振和贸易纠纷增加以及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受严控公款消费等因素的影响,消费也难有高的增速;投资在GDP中的比例已经过高(2012年达到72%)。靠什么继续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靠什么来引导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正在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影响出口和消费的因素一般来说是难以控制的,最大的机会来自于投资方式的转变。政府投资受过高地方债务的制约而难以为继,民间投资将会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解决民间融资难的问题将是下一轮中国制度红利释放的关键环节。

您已阅读29%(815字),剩余71%(202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