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

中国利率市场化下一步

中国农业银行研究员袁江:中国国务院近期强调推进利率市场化,以银行股为主体的A股则出现黑色星期一;中国金融改革将逐渐由价格层面向货币总量、结构乃至金融主体行为层面展开。

利率市场化无疑是当下中国金融改革的一大热点。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会议关于货币政策“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表述颇为新颖,与近期李克强总理“激活货币信贷存量”的观点一脉相承,预示着中国金融改革将逐渐由价格层面向货币总量、结构乃至金融主体行为层面展开。

市场对此反应如何?近期银行间市场频现资金紧张,6月24日以银行股为主体的中国股市更是以“黑色星期一”的激烈方式作为回应。如何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相关金融改革,成为悬在中国金融体系上方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笔者认为,下一步利率市场化不能过快过激、过于聚焦于存贷款利率的放开,而是要更多地考虑如何提升金融机构的市场化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更多地考虑如何将利率改革与中国现有货币信贷现状相融合,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

好的利率市场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什么是好的利率市场化?很多人将存贷款利率完全放开作为成功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标志,这显然是片面的。国际经验表明,在各项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贸然放开存贷款利率,虽然短期能够实现利率市场化,但却可能导致资金价格混乱和国内金融动荡,最终仍将走回利率管制的老路,并还需付出巨大的成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拉美等国的金融改革就是前车之鉴。与此相反,美国、日本、韩国等的利率市场化均遵循渐进式改革路径,虽中间有曲折反复,但最终都平稳实现了资金价格放开和经济金融发展的双赢结局。因此,笔者始终认为,中国利率市场化必须走渐进式道路,在继续完善基准利率形成机制同时,改革路径应该沿着四个方向展开,即市场微观基础更加健全、金融产品种类更加丰富、金融监管制度更加完善、改革操作策略更加灵活。

另外,利率市场化的时机选择和节奏安排上也非常重要。自本世纪初以来实行新一轮股改上市之后,中国银行业发展成效明显。2012年中国银行业利润总额1.2万亿,占GDP的2%,高利润现象引起各界关注,直接成为部分人士呼吁加快利率市场化的导火索。例如,以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Nicolas Lardy为代表的一大帮国内外经济学家大力主张中国要加快利率市场化,主要论据之一是银行业有高利润支持,完全能够抵御利率改革带来的利差缩窄冲击。更有甚者,有人士甚至提出“今天就应该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激进言论。

您已阅读23%(955字),剩余77%(328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