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

FT社评:中国限制碳排放利人利己

假如中国沿着限制本国碳排放的道路走下去,会令整个世界受益。与此同时,中国也会发现这么做符合其自身利益。发挥建设性作用也可改变世界对中国的看法。

三年半前的哥本哈根会议,未能达成有约束力的国际碳排放目标。自那以来,人们能够给予全球气候谈判的最积极评价就是,它们起码还保持着达成协议的强烈愿望(仅是强烈愿望而已)。但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的前景仍受到两个因素阻碍,一是中国不愿接受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碳排放限额,二是重要而富裕的碳排放国家(首先是美国)拒绝接受对自己有约束力、对中国却无约束力的限制。

把矛头对准中国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是出于利己的目的——在华盛顿,主张无论如何都不应限制本国碳排放的孤立主义者和气候变化怀疑论者多得超乎寻常。但无论出于何种动机,批评中国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中国如今已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达成一项没有中国参与的协议,将不仅是外交上的失败,同时也说明世界没有能力将碳排放置于控制之下。

您已阅读31%(333字),剩余69%(74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