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森

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学与非经济学解释

通过评述《张军自选集》,韦森教授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他认为外贸出口及其所牵动的投资高速增长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中国人的经商精神尤其是企业家精神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编者按】通过评述《张军自选集》,韦森教授在这篇文章中讨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他认为外贸出口及其所牵动的投资高速增长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中国人的经商精神尤其是企业家精神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内容摘要:本文第一部分讨论了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改革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与张军所认为的“分税制改革带来的地方政府行为的变化是解释1994年之后中国经济市场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关键”的观点不同,本文认为,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政府财政收入超高速增长,是市场经济引入到中国后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结果,而不是原因。1994年所逐渐形成的分税制的财政体制对过去二十多年的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还构不成过去20多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自上而下的层层发展主义的政府,最多是经济增长的“助产婆”,而不是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第二部分讨论了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在过去20多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的作用。本文认为,尽管基础设施投资在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如果政府官员大面积腐败而屡治不果,以及地方政府负债累累,等等。中国的这种靠大规模政府投资所推动的经济增长模式需要转型,且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第三部分讨论了外贸出口在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的作用,发现外贸出口高速增长,FDI的大量引进,以及由外贸出口高速增长所牵动的投资的高速增长,才是过去二十多年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十多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最后本文论证了中国人的经商精神尤其是企业家精神是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在京城以外,复旦大学的张军教授可能是国内外最为著名和最为经济学界同仁所认可的当代中国经济学家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中国经济学人,张军教授早年研究研究制度经济学和产权经济学,近十多年来又专注于中国经济增长和体制变迁研究,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百余篇中英文学术论文,仅在国内经济学的权威期刊《经济研究》上,就发表的学术论文就超过了二十篇,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按照不久前出版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影响力报告(2000-2004)》关于经济学作者学术影响的统计分析,张军教授在经济学论文引用最多的前六十位作者中排名第十三位。前十位作者中,有四位是领袖人物(包括邓小平、江泽民、列宁和毛泽东)。如果不计算这四位领袖人物,张军的引用率则排列经济学作者中的第九位。该报告还把经济学研究领域划分成六大领域,张军教授在其所居的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中位居第四位。

正是由于张军教授在当代中国经济学界的重要影响和他所取得的学术成就,由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当代华人经济学家文库”系列在2013年1月出版了《张军自选集》,荟集了他的十篇长篇学术论文。这十篇学术论文,大都发表在《经济研究》或国内外中英文学术期刊上,时间跨度从1999年直到最近。这十篇学术论文,即探讨和研究了三十年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和机理,也记载和反映了张军经济学思想发展演变的轨迹,可谓是达致思想与现实、理论与逻辑的历史同一。

作为好友,笔者不敢谬赞张军教授的学术成就——这一点为中国经济学界的同仁所公认,而仅就他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和机理的解释和探索,谈一点自己的浅见,就教于张军教授和学界同仁。

分税制改革在经济高增长中的作用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时期。尤其是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有一个十多年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字,自2001年到2011年这11年期间,中国GDP的年平均增速为10.7%。这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实际上,在写作2002年发表在《经济学季刊》2002年第2卷第1期上的“增长、资本形成与技术选择”时,张军曾与一些中国经济学界的同仁(包括笔者)现在一样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有些担忧。当时,张军判断说:“毫无疑问,工业部门的盈利能力的持续恶化以及严重威胁投资收益率的资本形成体制以及金融制度将是中国经济未来高速增长的严重制约因素。它们的存在及其作用也使得中国维持一贯高速增长的代价变得越来越大,因为在目前体制下,大量无效率的资本一旦形成,就会进一步强化金融资源的无效分配,而在短期,对投资的鼓励甚至有可能进一步加强长期制约因素的形成,这些问题都将对增长的持续性产生负面影响”(《张军自选集》,92页)。

如果不看发表日期,读者也许会误解张军教授是讲今天中国经济的格局及问题呢!以致张军本人今天在重新回顾自己的这篇文章时,也感叹道:“最近经济学家对这几年中国经济增长减速的问题又有诸多讨论和解释,这些讨论似乎让我有种时间倒流的感觉。我回头翻阅本论文时,仍觉得这是一个并不过时的思路与解释框架。当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减速一度引起经济学家的悲观情绪,我也在其中”(99页)。

然而,在2012年前过去的十多年,中国经济并没有如本世纪初许多经济学家所悲观担忧的那样减速,而是又经历了一波快速增长,且这一波经济增长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速度更快,增长的体量更大。这一经济奇迹是怎样发生的?其中的机理与增长因素又是什么?这正是张军在之后的数篇长篇论文所要讨论和给予解释的,可能也是张军本人目前对中国经济未来十至二十年增长前景与林毅夫教授一样乐观的原因。

在这部文集最后一篇新近写作的文章中,张军较全面地分析和论证了近些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在文章一开始,张军就讨论了纽约大学鲁比尼(Nouriel Roubini)于2011年7月26日在上海交大所做的一场讲演中所提出的观点,张军评价道:“他在讲演中提到,中国经济过去的高速增长是靠出口和巨大的固定资产投资支撑的,而且他说高储蓄和低消费是一个不可持续的增长模式。这也是当下非常流行的看法。但是我想指出的是,这一说法并不像它看上去那么正确”(335页)。

基于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Arthur Lewis)的“经济发展的核心事实是快速的资本积累”这一理论,张军首先指出,在过去二十多年中,随着高投资、高资本积累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中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这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张军还具体列举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几个典型事实:第一,资本形成的速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后显著加快;第二,用于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几乎在所有省份都经历了跳跃式的增长;第三,来自地方政府的资本支出在这一时期的资本支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每年平均40%的资本支出是来自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第四,尽管在九十年代后工业化和资本积累加快了,但资本的回报并没有出现恶化趋势。张军认为,正是因为上述中国经济增长的以上四个特征事实或者说增长贡献因素,“工业化和资本积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加速是过去20年来中国实现经济快速和持续增长的引擎”(341-344页)。

如果说高储蓄、高投资和资本形成加快——且政府的资本支出在这一时期资本形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的话,那么我们也自然理解为什么张军认为朱镕基的财政体制改革是对的了:九十年代之后中国的“加速工业化现象不应该[被]理解为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的制定和实施工业化战略和选择产业政策的结果,正好相反,经济的市场化和各级地方政府成为工业化和资本形成的有利推动者”。张军的这一判断,显然与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的判断有差异,而基本上与张五常近些年所主张的地方政府竞争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原因的看法基本上一致,但也非同于张五常过于强调“县”在地方政府竞争中的作用(346页)。按照林毅夫的理论解释,之所以取得经济高速增长,一个主要贡献因素是因为中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多样化和产业升级中所采取的因势利导作用,使中国企业能按照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进行产业化升级和结构调整。(《新结构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正是特别看重政府地方政府竞争尤其是政府在九十年代之后各级政府在推动工业化和资本形成中的作用,这就不难理解张军相信朱镕基时任副总理时所推动的分税制改革成为了之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了。张军说:“……分税制帮助加速了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工业化和资本积累的进程。这或许是分税制的积极推动者、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先生当初意想不到的结果。”因而张军相信,分税制的财政体制“那就真是通过‘clever economic and fiscal arrangement’改变诱导地方主义的那种激励机制了”,并从而“让地方政府的恶性竞争变成了良性竞争,导致工业化和资本积累的加速”(347-348页)。

您已阅读21%(3522字),剩余79%(1344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