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

“撤县改市”热的体制根源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罗天昊:中国再现撤县设市热潮,100余县谋求改市。这实为一种逐利行为,通过改市,提高官阶,乃是官场捷径,根源在于行政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全中国近期兴起一场撤县改市热潮,据闻有130多个县在谋求改市。仅陕西一地,即有二十几个县欲改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度风行的撤县改市之风,卷土重来,而且似乎风潮更大。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某种意义上说,撤县改市,乃是逐利行为。吊诡的是,在撤县改市过程中,并非仅仅是官方参与,民间亦推力巨大。

谁得利,谁出力。撤县改市,得利者三方。

首当其冲的,就是当地官员。

撤县改市,名义上级别不变,但是现实中,由县改为市的地方,往往暗藏机关。事实上行政级别升半格,其地方首脑往往配置为副厅级。比如在湖北,自麻城县改市之后,历任麻城市委书记,多数为黄冈市委常委。而在湖北轰动一时的麻城市委书记和副市长同时被“双规”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耐人寻味的一幕:麻城市副市长徐圣贤由黄冈市纪委调查,而麻城时任市委书记邓新生,却由湖北省纪委调查,黄冈基本无权过问。因为邓是黄冈市常委,属于地级干部。

事实上,通过改市,提高官阶,乃是官场捷径。由此,撤县设市,首先激发了当地政府的巨大热情。机构高设,干部高配,已成惯例。由此,大批官员无形中自动升级,地方官场从上到下,某不支持设市。

事实上,这种行政主导的设市模式,县改市并非始作俑者,设立直辖市才是肇始。中国的直辖市,巴掌大的一块小地方,但是,四大直辖市的“老大”,却往往多数是政治局委员,属于“副国级干部”,比一般的省委书记还大,配置极度不公。

您已阅读22%(579字),剩余78%(200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