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

继承邓小平的外交遗产

邓小平逝世后的十五年里,中国国力巨增,外交崛起,但在国际事务上也面临更多挑战。中国资深外交家吴建民认为,邓小平在外交事务上分清轻重缓急、坚持开放合作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今年2月19日,是邓小平逝世十五周年。十五年对于人类的历史是短暂的,然而,邓小平逝世十五年来,中国的变化是巨大的。1997年,中国GDP总量仅为9525亿美元,居世界第七位;预计2013年中国GDP将突破9万亿美元。中国发展得如此之快,邓小平作为中国现代化的总设计师功不可没。

邓小平在外交上也给中国人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十八大后,中国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今后十年,对于中国至关重要。在这个关键时刻,重温邓小平三十多年前,在谋划中国改革开放大战略时,外交上的思考和行动,以及他的大思路,是十分有益的。

1977年7月21日,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小平在党政军中的领导职务。1977年至1978年,是中国酝酿重大转折的关键时刻。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中央举行了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从此,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中国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宏伟事业,外交是这项宏伟事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邓小平复出后到1979年年初,中国在外交上进行了战略策划,抓了三件大事:

一是中美关系。中美建交谈判是在邓小平亲自领导下进行的。这时候,中美建交出现了一个机会之窗,邓小平敏锐地抓住了。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建交后,邓小平旋即于1979年1月27日至2月5日访问了美国,这是中国领导人首次访美,意义深远。

二是中日关系。邓小平于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访问了日本。双方就《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进行了换文。这是中日关系中的一件大事。访问期间,邓小平还参观考察了日本一些大企业,向日方提出:“你们帮我们一把。”这是邓小平首次访日,非常成功。我们今天去日本,有些老人还在谈论当年邓小平对日本的访问。

您已阅读24%(735字),剩余76%(229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