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3月5日召开,尽管还是温家宝代表国务院做政府工作报告,但无疑即将出任总理的李克强主政中国经济的思路会更多地体现在这份政府工作报告中。不出意外的是,以城镇化为最大内需潜力的“新四化”必定成为李克强主政中国经济的总抓手。
李克强就城镇化的解读在2012年出现了多次,也直接催生各界对中国城镇化的热烈解读。解读多了,也出现了一系列对于这新一轮城镇化各种不同解读和争议,甚至有批评的声音,有些学者甚至认为当前有“城镇化神化”现象。这些不同的声音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担忧新一轮城镇化又变成新一轮的投资大跃进,出现房地产化、新的圈地运动,重走之前的投资驱动的老路,尤其对40万亿的巨额城镇化投资数据进行了批评,认为神化了城镇化的作用;二是认为城镇化是市场化的结果而不能作为政策工具,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政府需要减少干预;三是认为城镇化是结果而非是工具,如果将城镇化作为工具那么就可能本末倒置;四是认为新一轮城镇化运动会带来新的圈地运动,逼着农民上楼,将出现新的严重矛盾。
在新一轮城镇化将成为中国经济未来主抓手的情况下,多些不同的思考,甚至反对的声音,对于更好地推进中国新一轮城镇化是非常有价值的。可以说,面对中国新一轮城镇化,进行系列的城镇化风险评估是很有必要的。但这种风险评估的思考方式不能影响到对城镇化争议的一些基本事实的确定,因为现在很多争议甚至批评的声音并没有对李克强的新型城镇化思路进行更全面、更客观的了解,有些批评甚至是建立在误读基础上的,或者是建立在之前城镇化的情况下进行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