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北京上演的“十面霾伏”,又一次把环保问题的严重性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一时间,国外媒体再一次对中国的环境问题进行了集中的大报道,并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和可持续性提出了更多的讨论。反观国内,从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到媒体和民众,都也对环境问题发出了“忍无可忍”的声音。
过去几年,许多老百姓开始组织自主进行空气质量监测,监测的结果是空气净化器的热销乃至脱销。为了能喘上放心气、喝上放心水、吃上放心菜,越来越多的大城市居民选择迁居到城镇郊区生活。
与此同时,根据环保部门统计,过去十年中国全国大中城市的空气质量持续提高,越来越多的城市环境质量达标甚至良好。
老百姓的切身感受和官方统计数字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一个主要原因是源于统计口径。中国对空气质量关注与PM10颗粒(可吸入颗粒物),和国际通用的PM2.5颗粒(可吸入肺颗粒物)的标准不同。体积较大的颗粒物的减少固然可喜,但看来对体积更小的污染物的忽视直接导致了居民切身感受到的环境质量非但没有改善,而且有恶化的危险。
统计数据和亲身感受的严重背离,引发作者想到另一个有“异曲同工”之妙的问题:全国的房价。国内广泛使用的房地产指数是中国指数研究院编制的中国百城房地产指数。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网站,中国百城房地产指数的房价样本范围,包括各城市所有在售商品房项目(新房)。
您已阅读21%(556字),剩余79%(207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