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安倍主义”的挑战与限度

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孙兴杰:安倍晋三试图构建一个以日本为中心的外交体系,这一宏大目标似乎顺应了日本社会右转的风潮,但严重超出了其实力与国际地位。

本月中旬,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旋风一般对东南亚三国进行访问,除了签订了一些经济合作协定之外,更重要的是廓清了自己的外交蓝图,不妨将其称为“安倍主义”。

客观而言,安倍主义是日本新政府面对东亚国际格局作出的积极主动的调整,一改民主党政府被动外交的态势。然而,安倍晋三试图构建一个以日本为中心的外交体系,这一宏大的目标似乎顺应了日本社会右转的风潮,但是严重超出了日本的实力与国际地位。心有余而力不足,“安倍主义”犹如舞得起兴的蜡枪头,需要回到正轨。

“回锅”首相一展宏图

在首相走马观花的日本政坛,安倍晋三能够梅开二度,“回锅”当首相已是奇迹。赢得大选之后,安倍晋三便拿出“治乱世用重典”的姿态应对内政外交难题。通过扩张财政、提高CPI、压低日元汇率等措施试图为日本经济注入活力,激活“日本增长”的发动机。为了逼迫日本央行开闸放水,释放货币,安倍晋三甚至以取缔日本央行独立性为要挟。安倍晋三能够“提前”当选首相也要“感谢”野田内阁应对外交难题无力,尤其是中日钓鱼岛对峙,让民主党没有完成任期便在大选中惨淡下台。

2006年,安倍晋三在接替小泉纯一郎担任首相之后,将中国作为出访的第一站,打破了小泉任期中日关系的冰冻状态。这一次,人们一度希望安倍晋三能够再度出手扭转中日关系的僵局,但事实是安倍采取了“绕中国”的外交部署。

与第一个任期相比,安倍晋三对华外交政策可谓冰火两重天,但目标是一致的:谋求日本的国家利益。安倍晋三抨击民主党政府被“友好主义”掩盖了日本的国家利益。安倍甚至认为,小泉连续参拜靖国神社是日本的外交资产,因此,他对第一个任期中未能参拜深感遗憾,可以预见2013年安倍将出现在靖国神社。

在安倍眼中,小泉时代的对华政策是成功的,以参拜挑战中国并以此为筹码进行外交周旋。正基于此,重返首相大位的安倍并不急于改善对华关系,反而试图“围堵”中国。在访问东南亚三国时提出了五项原则:价值观外交,与东南亚国家一起致力于民主的普及;用法律而非武力手段确保海洋的自由、开放;促进贸易投资;保持文化与传统的多样性等。前两项是安倍首访东南亚三国的主要原因:以价值观寻求与东南亚国家的最大公约数,以共同价值观拉拢东南亚国家也是美国的外交策略,安倍是希拉里的好学生;以海洋争端将日本归到“受害者”的营垒。

您已阅读23%(939字),剩余77%(308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