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札记

媒体札记:“恐怖救助”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三湘都市报》的一整版体验式报道《一个记者的“恐怖救助”之旅》引发舆论哗然,几乎每一家都市报都为此发表时评。

一、“进步值了”

又说错话了。

“7名孤儿生命和6名干部责任担当若能换来孤儿救助体系完善及社会进步,我感觉值了!“——就是因为中新社报道中这句话,原本渐渐从兰考孤儿火灾遇难事件上移开的聚光灯又回来了。

据称,这句话标明出自河南兰考县宣传部一名官员。虽然他同时也承认“事故原因不是该事件的重要环节”、批评袁厉害若需担责“确实太不人性化”,甚至强调“社会在进步,体制也需要不断地加强完善,一些条条框框不能成为制约草根慈善的紧箍咒”,但能够成为网站标题的,只有那个“值了”。

冷血!这是最典型的点评。

南方都市报发表《兰考官员的账,算得很冷血》,由作者斥道:“认为7名孤儿的命换来救助体系的完善很值,这个账算得实在冷血。虽然国内外有很多重大事故、重大事件倒逼政府建立、完善、变革相关机制体制的先例,但敢拿受害者的生命来‘算账’的情形,恐怕仅在河南兰考有。”

扬子晚报和新京报同刊媒体人熊志的叹息:“不容否认,重大事件倒逼政府建立完善机制,其中必然有代价。但是,我们首先应自省,这部分代价是不是真的无法避免?社会有没有可能提前预判到风险的发生?当风险发生,前置责任永远无法回避,如果我们无法在预判和防范上问心无愧,将生命与制度完善视作一笔值得的交易,这样的逻辑太过冷血。”

不过,人民日报应该不屑于这样抠字眼,何况,有人已经上门道歉,即搜狐新闻首页头条标题所示——“党报批民政部采访难,民政部即登门解释”。

在微博加报纸双管齐下批评之后,最高党报昨天等来了民政部一行前来欢迎舆论监督,并接受采访。于是,在以一份《民政部应对兰考火灾事件时间表》列明其五步工作后,追踪报道《兰考事件将催生儿童福利法规》是由民政部阐述孤儿救助工作思路:“相信兰考‘1•4’火灾事件,可以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变坏事为机遇,推动立法、制度的完备,推动基层对这项工作的进一步落实。”

当然,先要解释为什么“15通电话只得到一句‘领导不在’”。根据文中引述,民政部解释称“这样的情况具有偶然性”:“当天上午8:30,民政部先后召开部长办公会和部党组会,很多领导和工作人员都在会上,研究兰考事件相关的工作部署问题。具体的工作人员和接线员在工作上确有不当之处,有怕面对记者、怕给领导找麻烦的心态。”

要知道,就是这场采访受挫,令多少民间意见领袖唏嘘,@薛蛮子昨日即感叹“连人民日报要求采访,15个电话都不接,如果是升斗小民求助问事,其骄横傲慢而想而知了”。今日又有齐鲁晚报《面对兰考大火,民政官员太淡定了》、新京报《“领导不在”不过是推诿民意的借口》等,替“老大哥”打抱不平。

亡羊补牢,民政部昨天其实还通过官网发布回应稿,并为各地媒体热引。除了“全国孤儿61.5万,政府仅收养11万”,还是最重要的政策风向,即“将出台规定鼓励民众收养孤儿”:“下一步,民政部将积极推动修订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进一步鼓励公民收养;推动出台儿童社会福利条例,健全儿童福利保障体系;继续实施‘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蓝天计划’,在人口大县建设一批儿童福利机构,其它县在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儿童福利部,全面提高孤儿收留养育能力。”

承接新华社步伐,央视昨晚用《新闻1+1》强调“河南兰考6名官员担责仅是开始远非结束”,东方早报亦由法学院教授金泽刚分析称,虽然“难以简单认定相关官员对七名孤儿的死亡负有渎职罪”,但“还是应承担行政责任”。

您已阅读21%(1367字),剩余79%(517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