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

人民币国际化:积小成大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客座教授贾尔斯•钱斯:人民币要赶上欧元和美元,成为全球主要贸易和储备货币之一,还需要至少十年的时间,但目前的发展方向是对的——人民币正处在它的上升期。

让人民币成为一种完全可兑换的、国际化的货币,这个话题在中国和全世界已经讨论了20多年。这样做对中国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政府借债成本会降低;可以获得“铸币税”(央行通过发行广泛使用的纸币而获得的收益);中国企业的外汇风险降低;中国管理本国美元外汇储备的难度会降低。

但是,长期以来,对人民币完全可兑换所带来的一项明显不利的考虑,压倒了对上述诸多好处的考虑。这项不利就是,中国将难以再进行资本管制,而且不能再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支持失去竞争力的本国出口商。只是到了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才开始相信,人民币国际化可能带来的风险,事实上要小于继续依赖美元作为国际主要贸易结算货币、记账单位和价值储备的风险。

正是由于中国政府最高层这一观念上的变化,中国上一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才把人民币的国际化设定为明确的目标。到现在,中国对全球经济已经拥有了主导性的影响力,人民币已成为全球最坚挺的货币之一,自从2005年7月以来对美元升值了30%以上。因此,全球的交易者、汇率投机者和央行官员都在紧密关注这个进程的进度。

您已阅读20%(461字),剩余80%(182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